Ok

By continuing your visit to this site, you accept the use of cookies. These ensure the smooth running of our services. Learn more.

« 讨论日本的方法论和反省历史 | 首页 | 2003-04年度反日谣言暨其他已澄清日本问题一览 »

星期二, 十二月 07, 2004

历史上的今天——勃兰特的一跪

张三

历史上的今天,1970年的12月7日,是联邦德国总理维利.勃兰特,在华沙犹太死难者纪念碑前下跪的日子。

波兰曾是犹太人最集中的国家之一,战前,有300多万犹太人居住在那里。战后,只有近6万人幸存。华沙犹太区,是德国国家社会主义人士于1940年11月 15日,在华沙市中心为欧洲犹太人设立的,由华沙党卫军负责守卫,是二战期间,纳粹在欧洲设立的犹太区中最大的一个。这里的犹太人,不仅来自华沙和波兰境内,也来自其他第三帝国辖区和其他被占领土。1939年,华沙居民不过有131万人,而华沙犹太区常住居民就有35万人左右,前后共有将近50万犹太人被运往那里。严格的食品管制,使得瘟疫和饥饿流行。1942年夏天,所谓“犹太人问题的最后解决”,也在华沙犹太区开始了,犹太区居民开始被运往各地集中营,犹太区开始缩小。直到很晚,犹太人才开始醒悟,组织起来进行反抗。1943年4月19日犹太教的逾越节,犹太斗争组织(这里必须记录其被尊敬的犹太原名:Żydowska Organizacja Bojowa)终于拿起了武器。5月8日,起义被党卫军血腥镇压,但是零星的反抗,仍然持续到5月16日。在彻底焚毁犹太区全部房屋之后,党卫军才重新控制了局面。幸存的犹太居民,不是被就地枪杀,就是被运往集中营。这场由平民主导的起义,整整持续了四个星期。而1939年9月,从德军闪电战进攻波兰,直到波兰政府仓惶出逃,才仅仅用了16天。

勃兰特总理前往波兰首都华沙,是为了签订华沙条约,和该年莫斯科条约平行的一系列条约之一。这是社会民主党和自由民主党联合执政的勃兰特政府通过新东方政策,以缓和欧洲紧张局势的一个组成部分。根据这个条约,为了使和波兰的关系正常化,西德方面接受了前三届政府不承认的、1945年《波茨坦公约》强行规定的波兰西部边界,所谓“奥德-尼斯线”,承诺永不再提出领土要求;而作为交换条件,波兰方面同意,让德裔波兰人离境。1944年,波兰民族解放委员会和苏联政府签订协议,同意波兰东部边界缩至1919年的“寇松线”,从而把约18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割让给苏联;作为交换条件,苏联承诺支持波兰以奥德-尼斯线为西部边界的领土要求。波兰据此取得了约10.3万平方公里的土地,约占波兰现领土的三分之一,相当于一个江苏省。据记载,1500万德意志族人因此流离失所,300万东部德国人被屠杀,数以十亿计的私人财产被没收。

在华沙逗留期间,按照计划,勃兰特总理有两个献花圈的仪式。第一个是在波兰无名战士墓地。在那里,勃兰特留言道:“纪念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死者和暴力、背叛的牺牲者,希望欧洲人民间长久和平、稳定。” 第二个,是12月7日上午,前往华沙犹太起义死难者的墓地,敬献花圈。他在墓碑前,双膝跪倒。这并不是事先的安排,出乎所有人,也许,也出乎他自己的意料。这个不寻常的画面,迅速传遍了世界,特别在波兰人民中间,这个姿态被认为是对民族和解的请求,受到广泛的尊敬。link

但是,这个姿势在当时德国,却引起了广泛争议,和美国《时代周刊》齐名的西德《镜报》当时的读者调查表明,多达48%的联邦德国公民认为该姿态过分了,41%认为恰当,11%西德民众没有表达意见。link

通过勃兰特的自传,我们也许能了解他当时的心情。在他的自传中,他写道:“在通往华沙的路上,我时时刻刻想到600万的死者”;“我时时在想,怎样才能够恰如其分地表达,我对犹太区纪念碑难以言喻的心情。在德国现代史的重负下,我做了言语无法表达的时候,所能做的事。”

绑架德裔居民以为人质勒索割地,当时波兰政府所作所为的性质,好像和今天金正日政府也没有什么两样。这样的“辱国”条约,为什么勃兰特总理不但接受,而且还想到下跪?

华沙犹太人暴动,前后约有1万余人死难。二战中,被侵略国波兰伤亡总人口逾600万。1939年9月,华沙在被纳粹攻陷以后,遭到过大规模报复性破坏和屠杀;1944年8月开始持续63天的华沙起义,更有20万波兰人被屠杀,16万人被送入集中营。为什么勃兰特总理不在华沙的波兰无名烈士墓前下跪,却跪在犹太死难者纪念碑前?

为什么战后接受了25年之久全方位反纳粹教育的德国民众,却更多的是反对、而不是支持勃兰特的这一跪?

当时在场的一个记者写道:“...接着,他跪下了。他原不必要跪的。他的下跪,是为所有那些人,那些应该下跪,却没有下跪的 - 因为他们不敢下跪,或者没有下跪的能力,或者不敢拥有这样的能力。”

战争是政治手段的延续,是以为本国人民谋福利为目的,以危害他国人民生命财产为过程,以最终损害侵略和被侵略国人民全体利益为结果的一种手段。这是上一世纪的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世界人民留下的血的教训。只有和平共处,才是区域和世界的未来,才是各国人民长远的共同利益所在。民族和解的道路是艰难的、复杂的,甚至可能是痛苦的,反复的。政治家的姿态,未必就代表民众的意愿。但是我们必须明白,仇恨没有尽头,血不能血偿;为仇恨和伤心的历史划上句号,需要的是不仅是宽容,更重要的是容忍、勇气、智慧。要记住历史,记住的是,不要让仇杀的历史重演;要学会忘记,忘记的是,血债和仇恨。

1971年,勃兰特总理被授予诺贝尔和平奖,以表彰他为缓和欧洲紧张局势所作出的努力。他是名至实归。

不能要求每一个政治家,都具有诺贝尔奖和平奖得主的境界。但是,这样的政治智慧和远见,哪怕在三十多年以后的今天,也是值得各国政治家、各国人民,深思的。难道,我们还不如我们的前人么?

2004.12.7

-
中日关系的历史是很长的,人类几十万年以来过着和平的生活,我们的祖先吵过架、打过仗,这一套可以忘记啦!应该忘记,因为那是不愉快的事情,记在我们脑子里干什么呢? (《同日本国会议员访华团谈话》,一九五五年十月十五日)

01:10 发表在 个人文章 | 查看全文 |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