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本外交部发言人:小泉参拜靖国神社是对世界的庄严承诺 | 首页 | 美国国务卿赖斯15日表示支持日本担任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
星期一, 四月 18, 2005
假如没有抗日战争......
张三按:有一段小小前奏。有网友指仇日为被操纵,张三提出疑问:“即使有操纵,强大民意确实是依托。即使在海外华人支持者恐怕也是多 数,而不是少数。文学城反对日本入常的占到95%以上,其他中文网站可能也差不多。须知文学城可以基本肯定是海外声音。在新语丝,也有不止一二三位在其他 事情上很平和甚至智慧的网友,对仇日表示理解,说日本修改教科书。。。在其他方面洗脑效果不彰、甚至适得其反,就是反美也没什么持久效果的。但为什么在仇 日上硕果如此累累,无论老幼、男女、地域、学历,倒实在是奇事一件,也还没有看到令人信服的分析。”该文即为网友推荐,解答张三疑问。文章角度焕然一新。 据转贴者称,原帖作者网名为“嗖嗖嗖”。
假如没有抗日战争……
文章提交者:greensea 加贴在 心灵驿站 凯迪网络 http://www.cat898.com大凡两个国家之间的恩恩怨怨,总有政治经济文化多种因素掺杂其间,其历史的发展变迁,细说起来也难。如果简化一下,用当代中国人的视点去观察,目前国内反日情绪呈汹汹之势,发生于上个世纪三十年代的日本侵华战争可谓最直接的肇因。
但 从目前中国社会对日清算的基本诉求来看,显然与上述目标相去甚远。国内反日情绪甚嚣尘上,但无论政府还是民间,均集中在日本政府的道歉上,指责其道歉不够 真诚,并动辄以德国的道歉方式为例。所谓教科书问题、参拜靖国神社问题、日本右翼团体否认侵略战争问题……都是可资佐证的材料。而台湾问题、日美安保条约 问题不过是附着在这条主线上的枝蔓罢了,其目的是为了强调日本对中国一直居心不良。钓鱼岛问题也是一样,周边国家与中国有领土争端的多了去了,也没见跟哪 个国家闹到这种程度。这种在处理国际关系问题上搞诛心之论的方式可谓世所仅见,极具有中国特色。深究起来,实则是深层民族文化心理在外交上的的一种反映。 面子大过里子啊!
咱们把目光稍微放远一点看看。近代以来,中国遭受列强侵略不是一次两次了,也不是一个两个国家。要说罪大恶极,首推 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这厮带头用大炮轰开了天朝大国的大门,按教科书上说,“中国从此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真是罄竹难书啊!庚子之乱,一群 番鬼扛着洋枪洋炮撵得老佛爷带着皇帝小儿跑反,在此之前一个叫法兰西一个叫英格兰的强盗还一把火烧了据说是凝聚了中国劳动人民智慧结晶的皇家园林。中国人 刻骨铭心啊!时至今日,打也打了,杀也杀了,也没见着哪位向中国道歉嘛,中国政府也从来没有哭着喊着要谁道歉嘛。呵呵,这么说也不全面,其实还真有道歉 的,时至今日,唯一一个道过歉的国家还就是让咱们一百个不待见的小日本。
作为一个曾经饱受武力欺凌的国家,如果真的执着于道歉,本着 对历史对人民负责的态度,应该把所有侵略过中国的国家召集起来,由胡sir主持,愤青代表列席旁听,叫他们人人过关,每个国家写一份检讨书兼保证书,来一 次灵魂深处闹革命,深刻批判自己的大国沙文主义思想和法西斯罪行,视其态度诚恳程度决定是否放其一马。
下面,我们不妨把思路跳开一点来看一看,进入本文标题的假设:假如没有抗日战争,中日之间是不是就“渡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了呢?
我 们知道,中日之间大规模的交流始于隋唐年间。按教科书上说,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至今令愤青们辄心向往之。四方来朝,八方纳贡。那时候,中国人的 心态是平和包容的——俯视天下的心态想不包容都不行。史书上称日本为“扶桑”。“扶桑”在中国神话中指太阳之树,意思是太阳升起的地方。撇开古代各民族太 阳崇拜这种共有的文化现象不谈,仅从字面上看,起码也是中性的描述,没有任何蔑视的味道。那时候的日本是谦卑的,是把自己摆在小学生的位置上的,这让我大 唐的君臣子民都很受用。你想想,以大唐强盛的国力,杀伐征战尚不能攻无不克,连陆路相连的青藏高原的野蛮番邦都不能搞惦,大唐天子还要忍痛割爱,拿自己的 女儿去做政治筹码,求得边界安宁,那小日本孤悬海外,鞭长莫及,却主动来朝叩拜,怎能不得到圣恩眷顾、龙颜大悦呢?所以,史书上就有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中 日友好,源远流长。
细想想其实也不难理解。我大中华以儒教立国,三纲五常既是现实的政治图谱也是社会人伦规范,学生打老师显然是忤逆 犯上,颠覆的是中华文明的价值体系,故人人得而诛之。甲午一战,学生彻底掀翻了老师的讲台,尤其是打得北洋水师漏了底,师道尊严丧失殆尽。这场战争的失利 与其说是重创了大清国力不如说是对整个民族道德精神的羞辱。大逆不道兼忘恩负义,小日本简直是自动把自己送上中国儒家伦理的祭台。在此之前,洋人的枪炮已 经数次让大清帝国割地赔款,在一个个城下之盟上签字画押,但唯有这一次最强烈地刺激了中国人的神经。昔日的学生,一个蕞尔小国,居然蹬鼻子上脸,打得素来 宅心仁厚学富五车的老师满地找牙,实在让人不能接受。一时间国内吵翻了天,反日浪潮蔚为壮观。早些时候那法国人也报销了大清的南洋水师,却没见人们怎么吭 声,国人只不过视其为一次普通的战事失利。同样,签了那么多不平等条约,独独一个《马关条约》让近代中国知识分子作为一个群体第一次独立发出了自己的声 音。一个姓康的愤青领袖立马组织了游行示威。要知道,那时可没有《游行示威管理办法》,指不定就要坐牢杀头顺带灭九族的。反日反得不顾身家性命,从这一点 看,大清的愤青还是比现在的愤青有血性的。而且那姓康的折子里除了“拒和、迁都,练兵”这些愤青们常有的意气用事外,还直接提出了“变法”这样要命的政改 主张,而不像现在的愤青们只是揣测上意,奉旨游行。这也说明愤青们的产品质量是每况愈下,一代不如一代了。
有了以上的历史背景,我们 也许就可以得出结论,即使没有那场抗日战争,中国也不可能以一种平和开放的态度来对待日本。这是我们这个民族熟死文化的宿命。两国间的历史纠葛在黄海的硝 烟刚刚散去时就已形成死结。对于它的后来居上,对于它的强势存在,对于它的狂傲不逊,我们内心是鄙视夷不屑的。当眼睁睁看着它一骑绝尘而去,我们由无奈而 失落,由失落而自卑,由自卑而嫉妒,由嫉妒而以精神自慰来满足自尊的需要。如果阿Q一怒之下能打得赵太爷和王胡跪地求饶,他是不会在死之将至时还耿耿于怀 那个“Q”字画得不圆的。这一切都来自这个古老民族记忆深处的梦靥:我祖上曾阔过,我有恩于你。你曾对我执弟子礼,你违反纲常犯上作乱,你打我是儿子打老 子。你永远欠我的一份情。你并没有学到我的精髓,我还有许多正宗的货色没有教给你。我不会原谅你的。有朝一日我会给你颜色看的。这个梦靥像魔鬼一样附着在 中国人的心灵深处。要想真正实现中日关系的全面和解,中国人首先需要降伏这个如影随形的心魔。
所以说,即便没有抗日战争,中国人对日 本的看法在甲午战争后其实已经确定不移。虽然许多时候被另外一些更紧迫的事情掩盖、冲淡,但一旦处于某种特定的历史关口,那种敌意很容易就被挑逗起来。当 政客们需要用国际争端来转移焦点、捞取救命稻草时,反日情绪必然是最容易被打出的一张牌。不是因为没有道歉,而仅仅因为它是日本。当年林则徐被贬谪到新 疆,曾有朋友问他,“你真的认为以大清的军力能打赢鬼子的洋枪洋炮吗?”林则徐没有正面回答,而是神秘兮兮地说:“民心可用”。当代的政客们显然也深谙个 中奥妙,默许、放纵乃至诱导,一切似乎都水到渠成。总之一句话,在生存空间越来越受到挤压的时候,政客们如果不在外部找一个敌人,那么他们就将面临内部的 敌人。从这个意义上讲,即便日本真诚地道了歉,它仍然会是最可能被敲打的对象,只不过那时的借口就从抗日战争转移到钓鱼岛、东海开发和台湾问题上去了,这 是由日本的历史出身和现实状况决定的。
我在想,什么时候我们的历史教科书中提到日本能够以平和中性的语言说一句“传说中是太阳升起的地方”时,才算是摆脱了历史的梦靥,真正走上和平崛起之路。
10:00 发表在 网文转载 | 查看全文 |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