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

By continuing your visit to this site, you accept the use of cookies. These ensure the smooth running of our services. Learn more.

« 我们从何而来? | 首页 | 中共中央举行座谈会纪念胡耀邦诞辰90周年 »

星期日, 十一月 20, 2005

纪念胡耀邦急速降温

张三按:查杨万里该诗,为当年在国府威权治下,岛内党外活动人士动辄以言获罪,经常引用的诗句。

-

[夜光新闻 2005-11-19] 亚洲周刊江迅/

 

北京纪念胡耀邦九十冥寿活动突然急速降温,官式大会缩小规模、胡锦涛不出席。《炎黄春秋》刊出田纪云、任仲夷、于光远、李锐、阎明复等十四位老人的纪念文章,却被封存。

前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去世已经十六年了,斯人已去,风范永存。当下,北京人正在流传一首诗:「万山不许一溪奔,拦得溪声日夜喧。到得前头山脚尽,堂堂溪水出前村。」 此诗是宋朝杨万里所作。今年九月,给胡耀邦故居和胡耀邦图书馆书写馆名的书法家沈鹏,给原中共中央党校副教育长、社会主义学院副院长吴江电话,请吴江为胡 耀邦故居陈列馆写一幅字以留念,吴江「思之良久」,便录杨万里的这首诗。诗的含意道出中国百姓怀念胡耀邦的心声,于是便在四处流传。不过,官方与民间对于 胡耀邦的评价仍有落差。一方面,中共中央当年在悼词中对胡耀邦的高度评价至今只字未改;另一方面,与胡耀邦相关的一切,至今仍笼罩在一片静寂之中。中共内 部对胡耀邦一生功过评价始终忌讳,由官方策划的胡耀邦传记、图片集、回忆文集等都没有出现。

纪念会提前两天之谜

今年八月,中南海高调披露将在十一月二十日在北京隆重举行纪念胡耀邦诞辰九十周年大会。不过,原来筹划的千人大会,最后只安排数百人出席;原定邀请胡耀邦 当年的同事、部下、好友一起参加纪念大会,他们大多都是退下政坛的老人,最后会议方邀请的以目前仍在职的人士为主;二十日的会议也提前至十八日举行,由政 治局常委吴官正主持,政治局常委温家宝和吴邦国出席。原定总书记胡锦涛会出席纪念会,但胡锦涛十六日从西班牙抵达韩国首都首尔,出席第十三届亚太经合组织 (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会议于十八至十九日在韩国釜山举行。胡锦涛在会议结束当天返回北京,翌日就能参加胡耀邦纪念大会,如今会议提前两天举行, 胡锦涛还在韩国,便不可能出席纪念胡耀邦大会了。

中南海的用意十分明确:纪念胡耀邦的活动须降温。事缘北京高调披露纪念胡耀邦的系列活动后,引发了境外,特别是美欧和港台传媒的强烈反响。西方和港台学者 纷纷解读纪念活动的背后种种深层原因。这引起中南海的警觉。此时,一些早已走下政坛的老人纷纷上书中央,要求纪念胡耀邦,给予他公平待遇,意在褒扬胡耀邦 清廉、开明、正直的形象,注入民主的空气。

近期法国社会的大骚乱也引起中南海高层的深思。中国社会改革转型期原本就欠债太多,社会不公、官僚腐败、贫富不均、地区差距和城乡差距、民族矛盾等,都能 从法国骚乱因素中找到中国的影子,一旦大规模而隆重纪念胡耀邦,会不会诱发原本已存在的这些社会不稳定因素,再掀敏感的群体事件?这是中南海所担忧的。

纪念不允许自选动作

于是,中共中央宣传部已要求传媒,严格按中央部署运作胡耀邦纪念活动。各地传媒只允许刊发新华社稿子,只允许「规定动作」,不允许「自选动作」,《人民日 报》、《经济日报》、《光明日报》可以发表经中宣部审定的长篇纪念文章。北京、上海、广州一些主流传媒,原定二十日前陆续刊登有关胡耀邦的纪念文章已全部 下版。北京《中国青年报》已准备在十六日起先后发表前中共政治局委员胡启立的文章,关于胡耀邦与中组部、中宣部的文章,以及记者的特稿,现已全都撤稿。

中共中央批准湖南省浏阳市建胡耀邦纪念公园、纪念广场、胡耀邦塑像等,胡耀邦故居陈列馆和胡耀邦图书馆也在兴建。尽管中共对胡耀邦的纪念活动正在降温,但 民间的纪念活动依然在涌动。在中宣部下令前,各地传媒月前已经发表了不少纪念文章。不少胡耀邦的老部下、老同事、老朋友和党史学者专家,私底下举行各种 「聚会」形式的小型纪念活动。不过,一经当局获知,纪念活动被「奉劝」取消。由中共中央党校离退休干部局、燕京诗社主办的《燕京诗刊》,于十一月中旬出版 了「纪念胡耀邦同志诞辰九十周年」专刊,发表了胡耀邦从未发表的二十三首(篇)诗作和墨宝、二十九首诗,以及胡耀邦亲人、老同事、生前好友的诗词、书画、 楹联。这本杂志成为北京抢手的「收藏珍品」。

当下的北京,正在流传一本前中宣部长、中央书记处书记、被外界指为「左王」的邓力群的回忆录《十二个春秋》,八百多页,中央不准许出版,仅印了二百本「徵求意见本」。

邓力群出书批胡耀邦

这本书中,邓力群自述从一九七五年从干校回到北京到一九八七年中共十三大中央委员落选所经历的政坛事件,特别是胡耀邦下台前后的描述,格外引人关注。书中 提到一百多名「资产阶级自由化」的人,全书着力于面对外界对他的指责、自己所作的申辩。据悉,此书由邓力群口述,四个年轻人笔录整理。

胡耀邦从一九八零年二月被选为党的总书记(当时是设有党主席体制下的总书记),到一九八一年六月被选为党的主席,到一九八二年九月在中共十二大上被选为党 的总书记(这是不设党主席体制下的总书记,即最高领导人),到一九八七年一月辞去总书记,前后长达七年。今年七十六岁的中共党史权威专家龚育之,曾任中宣 部副部长、中共中央党校副校长。他认为,胡耀邦逝世时中央悼词对他在党的历史上的贡献,特别是在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的党的历史的转折中的重大贡 献,作了充分估计。龚育之说:「这样一位党史人物,在党史研究中是不是也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呢?是不是也应该像别的重要领导人那样由正式的机构组织力量, 为他编选集、写传记呢?」

杂志纪念专辑被封存

由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主管的《炎黄春秋》月刊二零零五年第十一期,发表了纪念胡耀邦的一组专稿。中共中央宣传部已下令停止发行,发行量原本不大的《炎黄春 秋》这一期杂志,库存尚有五千七百本全部封存。这组专稿由两部分组成,一是由郝怀明撰写的《耀邦指导我们起草中央文件》一文;一是十四位政坛老人撰写的总 题为《我们心中的胡耀邦》的十四篇回忆短文,十四位作者是田纪云、杜润生、任仲夷、于光远、李锐、阎明复、朱厚泽、吴江、李普、曾彦修、何方、龚育之、锺 沛璋、杜导正。杂志以「纪念伟大的革命家政治家胡耀邦九十诞辰」为题,刊登了十三幅胡耀邦在各历史时期未曾公开发表的珍贵图片。

《我们心中的胡耀邦》编者按说:「在粉碎『四人帮』之后的拨乱反正中,特别是在真理标准讨论,平反冤假错案和农村体制改革这三项决定性的工作中,胡耀邦是 具体操作的前线总指挥,其后并担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回顾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胡耀邦是绕不过去的巨大存在。但自一九八九年四月胡耀邦病逝不久到一九九四年 四月之前,本刊和中国大陆的其他媒体一样,几乎完全不提胡耀邦的名字。这当然是令人遗憾的。」

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田纪云在题为《胡耀邦是共产党人的良心》一文中说,可用十六个字概括胡耀邦的一生:无私无 畏,光明磊落;丰功伟绩,千古流芳。去世这么多年来,人们一直怀念他,而且越来越深地怀念他,说明了什么?值得深思。田纪云说,「我赞同这样一个说法,胡 耀邦是中国共产党人的良心」,胡耀邦同志主持中央工作期间,是中国共产党最民主,政治生活最正常、最活跃的时期之一。

田纪云说:「我在胡耀邦同志领导下工作近九年,他卸任后我也多次去看望他。他给我最深的印象之一是他的民主作风。『不戴帽子,不打棍子,不抓辫子,不装袋子』,是他身体力行的名言。」田纪云说,胡耀邦还多次对他说:「别看我当了总书记,我还是原来的胡耀邦。」

于十一月十五日刚刚去世的九十二岁的任仲夷,曾任中共广东省委第一书记,被誉为「中国改革开放先驱者」。他认为,粉碎「四人帮」后,党和国家面临破除迷信 和平反冤案两大根本问题,否则,改革开放无从谈起。胡耀邦在自己的职务上,以大智、大仁、大勇的精神,首先做好这两件事。尤其是后一件事,公认除了胡耀 邦,任何人都办不到。之后,不论遇到何种干扰,他坚持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同经济改革同步;他认同人类社会进步的普遍规律,必须走民主、科学、法治之道;力促 舆论开放,言论自由,反对「老左」们的种种无端干预,当年《人民日报》的主持人对此体会最深。

李锐是毛泽东前秘书、党史专家、水利专家、毛泽东研究专家。今年刚过「米寿」(八十八岁)的李锐自称「我的嘴巴和笔头是决不愿被『严格控制』的」。他在 《不幸与大幸》一文中说:「十六年前,耀邦溘然去世。我在悼文中说过,这是当代中国很大的不幸,也是一切以他为师、为友、为长者、为楷模的人的很大不幸。 其实,我还有一句话当时没有说而后来常与人说:中国出了个胡耀邦,共产党里出了个胡耀邦,这又是中国的大幸。」李锐说,胡耀邦认为,党不能再受「左」的危 害;绝对不能迷信任何人,而应该独立思考;党和国家生活应该正常化、民主化,必须杜绝家长制、一言堂、一个人说了算;要爱护知识分子,尽力发挥知识分子的 才能。

朱厚泽呼唤阳光政治

原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朱厚泽说:「纪念耀邦,我的思绪集中到一点,那就是:呼唤阳光政治。近代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把『政治』叫做『众人的事』。众人的事, 公诸于众,放到众人之中,交由众人议论,经过众人议论,最终由众人决定。众人的事,诉诸众人。公开、透明,在阳光下进行。这就是阳光政治。阳光政治是与专 制政治对立的。阳光政治与权谋政治是不相容的。」

原新闻出版署署长杜导正,现任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副会长、《炎黄春秋》杂志社社长。他说:「耀邦的民主作风有着更深层次的含义。民主的理念来自人权。自 由、平等、民主都是从人权派生出来的。耀邦的这种民主的政治品质,是尊重和实现人之为人的权利,而这恰恰是被文明长期忽略的一个根本问题。」

今年九十二岁的杜润生,原中共中央财经领导小组成员、中共中央农村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中共中央农村政策研究室主任。他撰文说:「耀邦离开总书记职位,和他 与(香港报人)陆铿谈话有关,但陆铿的报道是否如实,值得重新审视。即使报道属实,也无损于胡耀邦是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伟大形象。当然,像一切历史人物一 样,耀邦也有自己的弱点和不足,他天真,他宽厚,有时承诺过多,有时失于严谨,但瑕不掩瑜,无损于他的光辉。」■

http://dailynews.muzi.com/news/ll/chinese/1388691.shtml

01:05 | 查看全文 |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