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

By continuing your visit to this site, you accept the use of cookies. These ensure the smooth running of our services. Learn more.

« 日本曾计划向满洲10年输送500万移民 | 首页 | 中日共同历史研究迈出第一步 »

星期日, 一月 14, 2007

探索日本崛起宜多用显微镜——《大国崛起(日本篇)》观后

毕邻:探索日本崛起宜多用显微镜

2007-01-13

央视拍摄的系列电视片《大国崛起(日本篇)》为中国的发展和现代化提供借鉴,但忽略了日本崛起至为关键的三个部分,那就是以强者为师的开放心态、敬业精神和重视全民教育。

中国中央电视台於二零零六年岁末播出大型电视纪录片《大国崛起》,对熟悉世界史的人而言,也许并无太多新意,但却引人注目地显示,北京终於跳出悲情史观的樊篱,开始理性地审视近代世界史,甚至在某种程度上颠覆了中共建政后的一整套历史观。

五十多年来,中国青少年学习的近代史,实际上只是一部「帝国主义侵华史」,除了培养对「帝国主义列强」的刻骨仇恨,灌输「落后就要挨打」的观念,并没有让人们学到更多的东西。这部纪录片,通过展示曾在近现代史上独领风骚的九个国家的兴衰史,探讨不同国家走向现代化的经验教训,试图为中国的发展和现代化提供借鉴,应当说是一个十分可喜的开端。尽管目前能够回归历史理性,注意吸收全人类文明成果的,可能还只是中国大陆的部分知识分子,但也足以在民族的心灵天空里点燃希望之光。

不过,开端毕竟只是开端,从这部纪录片可看出,中国对外部世界的研究,基础还相当薄弱,尤其是对其他民族真正值得我们学习的强项,认识还有待深入。

以日本为例,《大国崛起》所描述的九个国家中,日本是其中唯一一个地理意义上的东方国家,而且是后发大国之一,在十九世纪中叶,中国、日本面临的世界局势完全一样,两国的起点大体相当,日本的领土、人口和资源还比中国差得远,为何他们就能成功地进行改革,半个世纪就崛起为世界强国?这是最值得中国深思的问题,也是影片中明显流於浮浅的问题。试举几例:

其一,关於日本近代史上着名的「黑船来航」事件,影片从与以往中国历史课本完全不同的视角,实事求是地说明日本朝野面对列强挑战时,不是盲目抵制,而是明智地选择了开放国门,并采取向西方学习的积极态度。能肯定这一点,对中国人而言已是难能可贵,然而日本人为何能作出这样的选择,影片并未作进一步的挖掘,而这恰恰涉及日本获得成功的一条重要经验,即「以强者为师」。日本民族没有中国人过去那种「天朝大国」的心态,不曾把外民族统统视为「蛮夷」,「以强者为师」可以说是他们的民族传统,所以他们派出「遣唐使」,把中国的好东西学了去,即使照搬汉字也不认为有损国格。事实证明这种开放心态对日本的发展大有裨益。

解说词谈到发生黑船事件时日本已经「锁国」二百多年,却只字未提日本的「锁国」和大清王朝的「锁国」,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日本「锁国」主要禁止与外国通航,防?基督教在日本传播,并不意味着抵制来自外国的资讯。「锁国」时代的日本一直积极地了解世界局势,新消息通过当时的报纸「瓦版」从长崎传递到整个列岛。十六世纪末,葡萄牙、西班牙甫成为世界性大国,西方文明的演进便及时进入日本人的视野。

与时俱进的民族特色

一五四三年,种子岛领主惠时、时尧父子向一个因海难而漂流到岛上的葡萄牙人购买了当时最新式的火药枪,并请葡萄牙人讲授火器的制造和使用知识,火药兵器的资讯很快传到日本本土,不久即投入生产,短短几十年内便成为当时世界上拥有火药兵器最多的国家之一。从深究「锁国」入手,我们方能看到:随时把握自身的环境、随时发现威胁自身安全的隐患、与时俱进是岛国日本的民族本能,这种本能,又恰好和我们所说的「历史理性」中的很多要素重叠在一起,黑船事件不仅没有造成日本的衰落,反而成了日本人永远引以为傲的历史机遇,这绝对不是偶然的。

影片称「美国黑船压境的傲慢和强势,凸现出幕府的软弱无能」,因而才招致倒幕运动,这是以中国思维定势来解读日本,并不符合史实。明治天皇的王政复古,最根本的原因在於近代日本需要一个比幕府将军更绝对的权威来推行赶超西方列强的政策,认识到这一点的末代将军德川庆喜自己拱手交出大权(这在以权力争夺为高层政治核心内容的国家是难以想像的),至今仍被日本人奉为英雄。而倒幕运动无论从规模还是影响,都与某些中国学者的想像大相径庭。

当今日本史学界对江户幕府在黑船事件中的表现,普遍持肯定的态度。幕府关键人物??首席老中(相当於国务总理),三十五岁的阿部正弘,本身就是一位开明政治家,他在黑船事件发生之前,便起用了一大批富有远见、才智过人的知识分子进入决策层,不惜财力兴办新式学校培养通晓西方文化的人才,充实外交、防务体系,为明治维新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就拿影片中一笔带过的那两个「爬上黑船,要求去美国看看」的年轻人来说,他们被美国将军佩理送回去之后,阿部正弘为首的当局并没有按当时的刑法杀他们的头,而是从轻发落,其中一人吉田松阴返回山口老家开办学堂,培养了伊藤博文等多名维新领袖。在江户幕府的统治下,办新式学校、学习新知识没有遇到任何阻力,这也在客观上使明治维新有了充足的人才准备。

其二,影片编导似乎要刻意强调日本推行「自上而下」改革的意义,特别谈到三菱公司如何在政府的强力保护下将英美等大国的公司挤出了日本到上海的航线。日本政府的大力支持固然是事实,但同样重要的是日本员工高度的自律性和团队精神。三菱创始人岩崎弥太郎要求下属提供最廉价的船票和最优质的服务,曾造成巨额赤字,为度过危机,岩崎率先将自己薪水减半,受感染的三菱员工也自动向公司交回三分之一的薪水来填补亏损。

又如,在《大国行思》中,影片提及索尼(新力)创始人盛田昭夫拒绝使用美国着名公司的品牌,坚持自己的国产品牌的故事。可是笔者想要提出,如果索尼的产品没有足够的竞争力,盛田昭夫坚持索尼的品牌便无从谈起;而谈到索尼产品的竞争力,就不能忽略盛田昭夫在索尼公司倡导的敬业精神和「能力主义」。日本公司的流水线上,工人发现一盒产品的说明书放反了方向,会追着传送带跑上几十米把它调转过来??因为在他眼里,这点小小的错误即使对产品质量毫无影响,也会损害消费者对公司和品牌的印象。

其三、影片将岩仓使节团当作改变日本命运的一件大事,不厌其详地描述使节团的成员官阶如何之高、人数、访问国如何之多,出访期如何之长;可是对日本现代化至关重要的教育问题,却只用一句话轻轻带过。怪道中国改革开放将近三十年,官员出国「考察学习」如过江之鲫(可惜其中有识者为数区区,公款观光客大有人在),人数、规模、花费的银子不计其数;而教育上的投入少得可怜。影片临近尾声时引用社科院日本所研究员金熙德的话说,日本能在战后的一片焦土上迅速复兴,靠的是明治维新以来积累的软实力。但是「软实力」从何而来,影片中却语焉不详。

众所周知,所有的「软实力」中,人的实力才是最重要的实力,国家的崛起首先是人的崛起,一切发达国家的历史进程都证明:没有对人才的尊重、爱护和大力培养,没有国民素质的全面提高,没有人的能动性的彻底解放,就不可能实现真正的现代化,遑论什?腾飞或崛起,在这方面,各先进国家都有许多具体经验可资借?。

总之,解读各大国崛起的经验,只用望远镜是不够的,还要多用放大镜甚至显微镜,深入到一些重要的细节,方能无限地接近所要探索的「历史理性」。■

亚洲周刊

link

20:55 发表在 中日关系 | 查看全文 |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