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

By continuing your visit to this site, you accept the use of cookies. These ensure the smooth running of our services. Learn more.

« 温家宝: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任务和我国对外政策的几个问题 | 首页 | 美国之音:温家宝文章没那么简单:或涉中共权力斗争 »

星期一, 三月 05, 2007

另一位在场记者李虎军:一部艾滋孤儿纪录片引发的争议

2006-08-11 09:54:00

今晚在多伦多观看一部获奖艾滋孤儿纪录片《颍州的孩子》(The Blood of Yingzhou District)时,出现了意想不到的场面。
影片还没结束,新华社记者熊蕾就宣布退场。随后,中国记者和外国同行之间引发了一场口水战。在这场混战之中,清华大学教授李希光还受到了自己学生的公开挑战。
观影活动是美国National Press Foundation艾滋病大会会前记者培训的一部分。
片子讲述了安徽阜阳市颍州区农村几位艾滋孤儿的故事。这些孩子一开始都处于绝望之中,并且极受歧视,后来得到了“阜阳市艾滋病贫困儿童救助协会”的援助。
纪录片导演是香港出生、移民美国的杨紫烨(Ruby Yang)女士,制片人是美国的汤列伦(Thomas Lennon)。杨紫烨说,这部片子想告诉人们,歧视和偏见非常可怕。《华盛顿邮报》曾对此影片进行报道。
大概两周前,杨紫烨在默沙东中国艾滋病项目总监唐安竹(Drew Thompson)的北京家中放映过一次。我是观影者之一。片子不错,让我为之流泪。今天再一次观看,仍然觉得有一种打动人心的力量。
不过,不少在场的中国记者不喜欢这部片子。其中,新华社中国特稿社熊蕾的态度尤为激烈。开始讨论时,她首先发言,说片子拍得不好,太闷。
杨紫烨拍摄这部记录片时,通过清华大学景军教授找到了“阜阳市艾滋病贫困儿童救助协会”会长张颖女士。然后呢,几乎是在张颖的全程陪同下,跟踪拍摄了几个艾滋孤儿。
而张颖是一位有争议的人物。我同事由珊珊一篇题为《双面“艾滋妈妈”?》的报道称,张颖在艾滋圈内正遭受恶评。
清华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李希光教授用英文介绍影片背景时说中国媒体扭曲了张颖。我当即要求发言说,现在就下结论认为中国媒体扭曲张颖是不是太早?
我的同事刘鉴强是李希光的学生。他也发言挑战自己的老师,说许多HIV感染者以及高耀洁医生等民间抗艾人士都不信任张颖。(鉴强后来说,这种公开争论并不会影响他们的师生关系。)
外国同行呢,大多觉得这是一个好片子。他们似乎很难理解中国同行的反应。甚至有一位外国记者误以为,中国记者或许是不愿自己国家的一些负面信息公诸于世。
就像很多艺术片一样,这部片子的确有些闷。不过,我觉得它不失为一部好片子。正如一些外国同行所说,它讲述了悲伤的故事,呈现了中国艾滋孤儿的状况。
讨论结束后,我对导演杨紫烨和制片人汤列伦说,我个人觉得片子不错,两次观看都被打动了。不过,片子拍摄时似乎过度依赖张颖,如果张颖真的有问题怎么办,有没有尝试寻找别的消息来源呢?汤列伦回答说,尝试过,但比较难。

李虎军博客

附:熊蕾:在多伦多看《颍州之血》

21:25 发表在 中土 | 查看全文 |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