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

By continuing your visit to this site, you accept the use of cookies. These ensure the smooth running of our services. Learn more.

« 礼仪之邦的中国何以缺乏诚信 | 首页 | “世纪中国”网站被中国政府关闭 »

星期二, 七月 25, 2006

二战后日本迅速崛起的原因何在?

梅朝荣

......

在盟军的空袭以及原子弹轰炸下,日本的败局已定。战败的日本满目疮痍,遍地废墟。死亡人数有668315人,其中99.5%是空袭的被害者。建筑物的毁坏,以当时币值计算,竟达4967000亿日元,占日本国家财富总额的42%。工业部门的损害更加严重,日本56种产业的生产设备,仅存水力发电等5种尚具生产能力,其他产业全部破坏无遗。由于旧殖民地的丧失,生产所需的原材料无法取得,国民的粮食也告断炊。因此,工人没工做,国民没饭吃,简直是一幅惨不忍睹的战败地狱图。

第二次世界大战虽然是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最惨烈的战争,给世界和日本本国都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但亲身经历过日本侵略战争时期的受害人却越来越少了,为了不使那些悲剧再度发生,每个人,尤其是每个日本人,都应当学习和了解过去的历史。

3.再度崛起

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世界经济史上最震撼人心的事件莫过于日本经济的迅速崛起。一个资源匮乏的国家,在经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惨重失败后,却出人意料地在短短20多年的时间内异军突起,一跃成为当时继美国之后的世界第二大工业国和经济强国。是什么促成了日本经济的辉煌?二战后日本迅速崛起的原因何在?

◆美国对日政策转变

纵观日本战后经济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战后恢复时期(1945~1955年),在这个时期的10年里,日本经济不仅恢复到了战前水平,而且为下一阶段的高速增长做了大量的基础准备工作;第二,高速增长时期(1956~1970年),这个阶段日本经济年平均实际增长率为10%。第三,稳定增长过渡时期(1971年以后),这一阶段平均增长率为4.9%。日本经济经过这三个阶段的发展,除农业增长了1倍多外,其他各项均是跳跃式地发展。日本国民收入在世界各国国民收入的总计中所占比率,在战后20年内由3%上升到10%(美国约为30%)。从1968年以来,日本的国民生产总值仅次于美国,跃居第二位。可见,日本的再度崛起在日本经济的"高速增长时期"就已完成。由此不难看出日本的再度崛起是多么迅速,而这主要得益于美国对日政策的改变。可以说,美国对日政策的改变对日本战后经济复兴起了决定性作用。由于美国的帮助,日本才把产业经济恢复到战前水平。

二战刚结束时,日本经济已处于极度混乱和疲乏状态,濒临崩溃的边缘。美国占领日本的初期,对日采取的是"削弱政策",其最突出的表现就是以拆迁设备作为战争赔偿,如:钢铁生产量限制在250万吨以内,其差额部分---1100万吨的设备,要作为战争赔偿予以拆迁。全国工作母机生产设备的 1/2,火力发电厂设备的1/2以及其他优良设备,都要作为赔偿加以拆迁。当时,日本用作赔偿的工厂达1100个,相当于平时工业生产能力的30%左右。为了防止日本东山再起,并按西方资本主义模式对日本加以改造,以利于美国进行控制,美国对日本进行了以民主、法制为基础,从上至下的"民主化"改革。这一改革涉及日本社会各个方面。虽然这一切都是按照美国自己的意图去实施的,带有某些不彻底的痕迹,但为日本战后走上和平建设,集中精力抓发展提供了可靠保障。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改革是1945年11月解散财阀、禁止垄断的改革。盟军总司令部下令冻结三井、三菱、住友、安田等15家财阀的资产,并确定56个家族为财阀家族,指定625个公司为"限制公司"。1948年2月,325家企业遭分解,其中三井物产被分解成约200个公司,三菱商事被分解成139个公司。尽管改革进行得并不彻底,但它毕竟铲除了日本财阀的封建统治形式,并使原先所有权和经营权合一的体制变为两者分离的新体制,引起了一场所谓的"经营者革命"。

但是,美国对日本的一系列改革在推行的过程中引起日本国内形势的很大变化,致使群众运动不断高涨,特别是工人和市民的反美情绪不断加强。美国惟恐日本变成非美国家,加之美、苏之间以及东、西之间的关系日趋紧张,美国终于在1946年3月实施了杜鲁门主义,即对共产主义实行封锁政策。于是改变了那种削弱日本资本主义的占领方针,一方面大幅度地修改与此方针有抵触的非军事化和民主化路线,另一方面,开始加强扶植日本资本主义和垄断资本,为将来的军事生产打基础。为此,美国还向日本提供了大量的援助物资,如:重油、铁砂、原煤、粮食等等。

第12节:重点生产计划

1948年12月18日,麦克阿瑟致函吉田茂,传达了美国政府的"稳定日本经济九原则",即(1)压缩财政开支,尽快实现综合预算的平衡;(2)加强税收;(3)严格限制融资和贷款;(4)稳定工资;(5)强化和扩大现行的各种管制计划及实施范围;(6)加强和改善外贸和外汇管理;(7)改善物资分配制度;(8)增加原料及工业品生产;(9)提高粮食征购效率。"稳定日本经济九原则"是美国扶植战后日本经济自立起来的基本做法。战后日本的经济复兴,正是遵循了这九项原则。

◆"重点生产"计划

美国刚刚"改变占领政策",日本很快就顺应趋势,制定了一个"重点生产"计划。该计划是吉田茂内阁根据日本东京大学教授有泽广己的"倾斜生产方式"构想而制定的。其主要内容有五:(1)进口的石油,以煤炭和钢铁为重点供给部门,优先供给。(2)增产的钢铁,集中投入煤炭部门的炭坑设备使用。(3)使用钢材作为出炭设施后,煤炭部门要努力增产。(4)增产的煤炭,优先提供给钢铁部门,促进钢材的生产。其增产的钢材,再优先提供给煤炭部门。(5)通过这样的循环操作,增进钢铁和煤炭的大量生产。

将增产煤炭和钢铁列为经济政策的重点,主要是由于煤炭和钢铁是整个工业复苏的基础。从1946年煤炭和钢铁的生产状况来看,煤炭矿业,由于战时坑木的乱掘和炭坑的荒废,包括战时强制上工的朝鲜人和中国人在内的熟练矿工,有13.4万人(约占全部矿工的34%)都因战争结束而离开了矿山。因此,煤炭产业陷于瘫痪状态,出炭能力极为低下。例如,1945年4月,每一矿工每月出煤8.8吨,到了同年10月,降低到2.2吨。生产总量,也由战时最高的5630万吨(1940年)降为2230万吨。煤炭的生产量大降,影响了各种产业的煤炭、钢材的供给。因此,钢铁业只能取得1/5的煤炭供给,其他化学业是1/2,纤维业是1/10,电力业是1/5等。情况非常严峻,不但影响整体产业的生产重新开展,而且也促使基础部门进一步崩溃。

钢铁业,钢材不足的情况也是一样。这是因为大部分的工厂都停产,1946年的平均作业率为:钢铁高炉2.5%、钢铁平炉8.2%。工人失业率为44%,在职人员只剩128万人,其中普通钢58万人(终战时雇用总数的33%),特殊钢70万人(67%)。当时钢铁的需求量约为200万吨,生产只能提供47万吨,亦即只有1/5的市场供应量。最严重的是煤炭的供给不足,1946年37座高炉中,只有八幡的3座能够投入生产。

针对以上两个行业的深刻问题,吉田茂内阁于1946年12月27日,特别通过了《煤炭增产非常对策》和《1946年度第四季度基础物资需求策略及实施要领》。政府的具体做法有四条:(1)把所有资材的库存拍卖给业者;(2)指定煤炭、钢铁为主要生产资材,禁止黑市买卖,实施配给制;(3)进行库存调查,全面盘活库存材料以挽救危机;(4)把1947年度的出炭目标,定为3000万吨。

"重点生产"计划实施以后,煤炭和钢铁生产迅速恢复,并为整个工业生产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能源基础,带动了整个工业生产的发展,日本的工业生产迅速恢复到战前的60%;"重点生产"计划的实施还带动了电力部门和输送部门的活力,进而影响了一般产业,取得了预期的效果,从而使日本经济摆脱了生产萎缩的危机,走上了良性循环的轨道。

1947年5月底片山内阁成立,把吉田内阁的重点生产作了角度修正,推出食粮增产与出口贸易的振兴政策。食粮增产与出口贸易,成为钢铁与煤炭业之后的重点生产指定产业,通过出口贸易,以确保资材的进口。这样,日本经济在短短的3年内就恢复到接近于战前水平,并走上了扩大再生产的轨道。

与此同时,日本政府还实施了"价差补给"的物价政策和"复兴融资"的金融手段,配合"美国援助",补充了产业政策。所谓"价差补给",就是为了促进基础生产,广泛地采用价格差距的补给金制度。因为当时的消费物质,由于军需改为民需,形成绝对的生产不足,消费物质的价格高涨,生产财反而跌价。生产物质更由于设备的老朽与破损,生产性普遍降低。为了促进原材料的扩大再生产,才实行了基础生产物质的补贴金制度。从补贴金额来看,1947年 166亿日元,1948年536亿日元。重点放在钢铁与煤炭行业,补助金的比重,约为价格的一半以上。"复兴融资"是指复兴金融金库的融资而言,该银行成立于重点生产方式开始实施的1947年,1949年停止银行业务。两年之间,日本产业金融的1/4,设备资金融资总额的3/4,都由此金库融资。煤炭产业约占复兴融资总额的36%,475亿日元,受到最大的优遇。煤炭产业设备资金的98.1%,都依赖复兴金融金库的融资。并且,所有的基础产业的周转资金,亦靠此金库的巨额融资。复兴融资的主要资金来源是发行复兴债,发行额达1680亿日元,由日银来承担所发行的复兴债。而所谓的"美国援助",直到1951 年,才宣告终止。6年美援总额合计是21.18亿美元。

◆"特需繁荣"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使美国陷入日益不安状态。在这种情况下,美国为了增强与东亚日益强盛的社会主义阵营相抗衡的力量,开始进一步促进并支持日本经济的稳定和独立。

第13节:特需繁荣

为此,在1949年2月,另一位对日本有重要影响的人物---底特律银行总裁约瑟夫·道奇作为麦克阿瑟的经济顾问抵达东京。道奇根据美国政府"稳定日本经济九原则",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要点是:(1)平衡财政预算,扭转财政连年支大于收的局面;(2)取消国内重要物资的差价补贴和进出口补贴,堵塞发行公债和向日本银行借贷的漏洞;(3)停止复兴金融金库的活动和复兴金融债券的发行,设立美援对等基金特别会计项目;(4)确定1美元相当于360日元的单一汇率制。这一系列具体方案,简称"道奇路线"。此路线实施后,很快取得了明显效果,它对抑制通货膨胀,实现财政收支平衡,使日本经济与世界经济挂钩,起了积极作用,虽然它同时也具有造成部分货物滞销、中小企业破产和工人大批失业等的"稳定危机"的负效应。

1950年6月爆发的朝鲜战争,是日本经济得以迅速发展的重要契机。由于美军的"特需",日本的出口急剧扩大,失业人数明显减少,国民生产总值直线上升,外汇储备迅速增加。日本产业所受影响之大,实非笔墨所能形容。

朝鲜战争把整个日本产业都带进了战争景气之中,不但使各种产业的生产量扩大,而且也使低生产率、高成本的重工业品得到发展,增加了出口量。 1949年,日本的出口总额为5.1亿美元,1950年增加为8.2亿美元,1951年为13.55亿美元。其中特需占极大分量,约占日本国民所得 4.35兆日元的一成,亦即5000亿日元。

"美军特需",包括美军的军需品、兵器的修理、基地的扩大建设及韩国的救济物资等,例如卡车、火车头等机械类,钢材、铜制品、水泥等建设资材,衣料、防寒等纺织品。上述物资在朝鲜战争爆发前,大概有1500亿日元的滞销品。朝鲜战争发生后,滞销品一扫而空,更以纤维品及金属类为中心,价格急速上升,在半年之间,上升率竟达90%。由于生产的扩大,矿工业生产在1950年10月突破战前的水准,翌年3月便超过30%,飞跃上升。这样,不但使企业利润、生产量及销售量急剧上升,而且出口商品的出口价格也随之上涨,连带地促使进口商品的涨价率增加,工资的上升率也步步提高。

朝鲜战争带来的"特需繁荣",一方面使产业的利润增大,另一方面亦使投资活动更加活跃。前者,除了食品工业的利益率增加之外,和直接特需有关的纺织工业等消费品的利润,也有增无减。利润增加的总额,约从1300亿日元增加为3100亿日元;后者,产业的设备投资总额,亦从1091亿日元增加到4389亿日元,增加了约3倍。从产业类别来看,则以钢铁、煤炭、纤维、化学肥料、机械工业、运输、电力等设备投资的增加,最为显著。

"美军特需"就像一贴日本经济的"回生药"一样,直接把日本的生产部门搞活了,间接又扩大了日本的出口贸易。同时,日银的产业资金供给所发生的作用,也不容忽视。1950年,日银提供给产业的资金总额竟达7666亿日元,与前一年相比,剧增了30%。产业企业内部保留的利益,也激增为 1174亿日元,一跃而为2倍以上。产业资金的大部分,是金融市场的外部资金,1950年的外部资金供给额为6495亿日元,与前年度的1162亿日元相比,大幅增加了。除了日银的产业资金供给之外,都市银行也是重要的资金供给来源。从全国银行的贷款额来看,1950年的总贷款额为4077亿日元,约为整个产业资金的53%,即占产业企业外部资金总额的60%。而都市银行的贷款额,超过民间储蓄,约为1000亿日元,这个超过额,便由日银利用追加信用来弥补。换句话说,日银的信用膨胀率相当高,否则,都市银行贷给产业的资金不会这么多。日银的信用膨胀便意味着通货的增加发行,一方面创造了大量的产业资金,另一方面也造成通货膨胀所引起的物价飞涨。

朝鲜战争发生的第二年,亦即1951年,由于日本工矿业生产及重工业生产的突飞猛进,促使国民经济的积蓄,突破了战前的水准。结果,一举提前完成了战后的经济复兴。其最大的特征有四个:第一,日本各企业的规模和朝鲜战争发生前相比,显著地扩大,企业的资本调动力,也大大地提高。结果,国民收入和国民储蓄额的增加,便超过了战前的水准。第二,由于朝鲜战争特需的持续与国内外市场的扩大,日本不但恢复了国民的消费水准,也扩大了产业的生产规模。第三,巨额的特需金额增加了外汇收入,使日本外汇储备丰富起来。第四,美国的对日援助也随着朝鲜战争的进行而更为增加,因此,扩大再生产所必要的原材料以及合理化的先进技术,也就比较容易取得。并且,进口机械所需的大量资金,在一定范围内也能确保。

虽然"特需繁荣"本身持续的时间并不长,但由此带动的"消费繁荣"和"投资繁荣"却持续了相当长一段时间,对国际收支的影响,则更加明显。在战争期间,美国每年向日本发出几十亿美元的军事订单,把日本作为其生产军需品的兵工厂和后勤供应基地,这极大地刺激了日本国内经济的发展。同时,由于美国忙于战争,其出口能力有所下降,这也为日本商品打入世界市场提供了良机。

◆"倍增计划"

1949年日本的经常项目收支是3.6亿美元的赤字,完全靠美国5.32亿美元的援助,才使国际收支平衡。1951年,日本的国际收支,即使不依赖美国的经济援助,也已解除了赤字,因为一年之间,已增加了5.7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可是,1951年,不把美援计算在内,日本经常收支也有1.6 亿美元的盈余纪录。由此可见,日本对美贸易比重的增加,反映了对美的从属关系从朝鲜战争发生以后,便已经确定无疑了。

第14节:倍增计划

从1946年到1955年,日本国民生产总值增长了1.16倍,年均增长率为8.9%;工矿业生产增长了4.5倍,年均增长率为18.2%;农林水产业生产增长了72%,年均增长率为6.3%;进口和出口分别增加了7倍和18.5倍。以1955年为界,日本从战后经济恢复时期开始进入"高速增长"时期。在"赶超先进国家"的口号下,至1960年,日本整个国民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使从60年代开始的以输出急剧增长为背景的第二个经济高速成长期,获得了较坚实的物质基础。

1960年7月池田勇人任首相后,继续推行促使经济"高速增长"的政策,领导制订了在日本各项经济计划中最有影响的《国民收入倍增计划》,确定在10年内使国民生产总值和国民收入翻一番的目标,并提出了4个方面的具体措施:(1)规划地区开发,建设社会基础设施,缩小地区差别;(2)加强产业结构调整,提高整个国民经济的生产率;(3)重视人才培养,振兴科学技术;(4)促进国际贸易和国际经济合作,大力发展对外贸易。

《倍增计划》实际只用了7年时间便顺利完成,并取得巨大成就。在1960年至1970年的10年里,日本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为 11.3%(其中1965~1970年达17.2%),为世界之最,并创战后日本经济持续繁荣的最高记录。工业生产水平年均增长率为16%,对外贸易总额从85.46亿美元增长到382.09亿美元。在1966~1968年间,日本的国民生产总值先后超过了法国、英国、联邦德国,西方国家中仅次于美国而居第二位,成为"经济大国"。另外,日本在这时期不仅基本上普及了高中教育,而且迅速发展了高等教育事业,使4年制大学从245所增加到382所,短期大学从280所增加到479所,在校学生数则增加了2.15倍。

由此可见,二战后,日本经济之所以能如此迅速地恢复和发展,除自身的努力外,其有利的国际环境,尤其是美国的扶持政策,都是不容忽视的重要原因。可以说,日本的再度崛起是国内、国际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首先,战后日本政局稳定,日本政府坚持集中领导,实行有力的国家干预经济的方针,制订切实可行的发展规划,并在经济发展的各个时期,根据不同阶段的特点,确定了经济发展的主攻方向,实行循序渐进、由低级到高级逐步发展的战略步骤,同时在日本企业内部实行严格而灵活的科学管理制度。在50年代,日本许多大企业推行"终身雇佣制"和"年功序列工资制",使职工利益和企业的利益有机地结合起来,使职工感到有依靠,具有安全感;拉大职工在报酬上的差距,使职工感到只有不断竞争,不断创新才能得到高报酬,从而具有压力感。企业也十分重视对职工的"感情投资",主动协调劳资关系,培养职工"以厂为家" 的敬业精神,从而使职工又具有亲和感。如此灵活多样的管理方法,增强了企业活力和凝聚力,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效率。

其次,日本非常重视科技,在经济发展中广泛利用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的成果,大力引进国际尖端技术。同时还大力发展教育,长期坚持智力投资,不断改革教育体制。二战后,日本新建了300多所各类学校,并以最快的速度普及了高等教育,为现代化经济的发展培养了大批优秀的技术工人和科技人才。正是因为有这些高素质的劳动者,才可能以更快的速度掌握更多、更新的知识,创造更多的财富,使日本经济有崛起的一天。"人力资本"理论认为:人的能力,是财富的主要源泉。提出"人力资本"理论的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舒尔茨说过:"高收入国家的财富是什么构成的?主要是人的能力。"日本首相吉田茂盛总结二战后日本崛起创造奇迹的秘诀就是:"日本人由于战争而损失了许多财产,可是最为重要的能力---人的能力,没有丧失。"

再次,有利的国际环境和美国在多方面的扶持是日本崛起不容忽视的重要原因。二战后,美国单独占领日本,保证了日本领土的完整性和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的单一性,有利于日本经济长期稳定发展。而且美国出于"冷战"的需要,出于利用日本反社会主义的意图,不仅没有索要日本的战争赔款,而且还阻碍和反对别国向日本索赔。中国虽非迫于美国的淫威,但1972年,也为了中日友好和邦交正常化,宣布放弃500亿美元的赔偿要求。这一切都大大减轻了战后日本恢复经济的负担,成为日本经济迅速恢复和崛起的一个重要因素。更为重要的是,二战后,日本作为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盟国中的一员,被美国推向了亚洲地区 "冷战"前沿。于是美国从日本的"冷战安全"和"制约日本"的双重战略考虑,为其撑起"核保护伞",这不仅使日本大大节省了安全防务的费用,而且使其能够集中资金和精力大力发展经济。

——摘自梅朝荣《把东条英机送上绞刑架的中国人》

22:50 发表在 资料 | 查看全文 | 评论 (1)

评论

分析的很详细

发表人: 570658369 | 星期日, 六月 10, 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