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维独家报导:是林彪还是毛泽东要搞倒罗瑞卿? | 首页 | 审计署办公厅关于日本广播协会(NHK)制作并播出《激流中国》系列纪录片有关情况的通知 »
星期二, 九月 25, 2007
大型抗日“文献纪录片”《为了胜利》中的造假
『煮酒论史』 [近代风云]气愤!抗战纪录片竟公然造假!
作者:揭穿谎言 提交日期:2007-9-21 10:30:00气愤!抗战纪录片竟公然造假!
昨天晚上打开电视机时碰巧看到央视6频道正在播放抗战纪录片《为了胜利》(为了坐收渔利的胜利?)。这部纪录片总的说来还是沿用以前的那一套说辞,鲜有变化,实在没必要非看不可。解说词听起来就像中学历史教科书的扩充版,既教条又枯燥。不过,令我震惊的是,这部纪录片中出现了若干处造假的地方,当然造假的手段跟以前的纪录片差不多。但现在是2007年了,这么长时间过去了,仍然在这样重大的题材中造假让我感到不可思议。国内制作纪录片的技术水平以及对待历史的态度似乎没有一点进步。由于这部记录片实在无聊,所以我只看了前面的一段,但就是这一段也让我发现了明显的造假行为。
到底哪些地方造了假呢?先从开头说起。关于卢沟桥冲突的“幕后黑手”这里不敢讨论,只说说二十九军:在纪录片讲到二十九军防守平津时,画面上居然出现了身着短衣,服装、钢盔和武器与二十九军截然不同的部队,而且地理环境也明显是南方的特征,看起来倒更像是驻印军在缅甸作战的情景呢。很明显,纪录片的制作人员除了使用当年卢沟桥事变的影像资料以外,还把其他战事的资料也拿来凑数,但是由于区别过于明显使我一眼就看出破绽。这样低水平的造假岂非在侮辱观众的智商?
如果说二十九军被偷梁换柱还算不得什么十分了不得的行为的话,那么片中关于“平型关大捷”的内容则更加恶劣。解说词说平型关之战“非打不可”,但是该片根本没有具体讲国军在平型关同日军血战的事情,却相当用心地炫耀“友军”在平型关伏击日军的“平型关大捷”,并同时用一段在战地现场拍摄的纪录片资料表现了中国军队的机枪向日军扫射、中国军队向日军冲锋、日军仓皇逃跑的情景。但是中共部队在当时并没有摄影机,怎么可能在平型关伏击战的现场拍下纪录片?而且纪录片中的战场地形与平型关伏击战的战场差异甚大:纪录片中可以看到中国军队据守的阵地前面是一大片平地,而日军就在这一大片平地上奔逃;但是平型关伏击战中日军通过的道路两边都是山地,根本没有一马平川的地方供其逃跑。那么这段纪录片的真相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荷兰人尤里斯·伊文思拍摄的纪录片《四万万人民》揭开了谜底:原来这一段纪录片资料是剪切自《四万万人民》这部作品,而这些画面讲述的实际上是国军在台儿庄战场袭击日军的一场战斗,当然这场战斗是国军胜利了。《四万万人民》是在1938年拍摄的,根本没有涉及“平型关大捷”的事情。可是为什么《为了胜利》(还有之前的许多抗战纪录片)要把国军在台儿庄作战的情景偷梁换柱说成是“平型关大捷”的情景呢?这只能解释为:“平型关大捷”这件事对于宣传来讲实在是太重要了,即使把千万国军将士在平型关前线流血牺牲的过程全都省略掉也要介绍“平型关大捷”的“辉煌战绩”,但是又没有影像资料可用,于是就只好借用国军抗战的镜头来为自己做宣传了。
接下来该片在叙述南京大屠杀时也使用了“偷梁换柱”的手段。影片将马吉牧师在南京拍摄的纪录片的片段与日机轰炸上海的纪录片片段穿插在一起,而一般观众是分辨不出其中的区别的。日机对上海的无差别轰炸当然也是暴行,但是为什么不在讲凇沪抗战的时候用到这些镜头?无论如何不应该用它们来冒充南京大屠杀的镜头。那些人们在尸体遍布的街道上行走、老妇人在地上哭号挣扎的画面,其实是上海遭轰炸后的情景,但是却被偷换成“南京大屠杀”的概念。中央电视台在若干年前就公布了马吉牧师的纪录片(虽然不完整),按理说电视台里应该有人明白只有马吉牧师的纪录片是唯一正宗的南京大屠杀的现场纪录电影,而且该电影时间不短,完全没有必要拿别的事件的资料来凑数。这种胡乱剪接的做法当然是国内纪录片的常用手段,央视以前播放的纪录片也是一直这么做的。不过,《为了胜利》毕竟还有一点进步:它没有把国民党处决共产党的纪录片片段冒充成南京大屠杀中日军杀人的场面。然而,我始终不明白:那段日军活埋中国人的画面是谁拍摄的?是在哪里拍摄的?它当真是南京大屠杀的记录?我还没听说过有日军在南京拍摄的活埋中国人的纪录片被发现的消息,如果真有这样的资料被发现那足以震惊全球,必是特大新闻。所以此段资料的来历是个疑问。为了保证历史的严肃性,希望中央电视台对此做出解释!
(还有一点值得注意,那就是该片没有说南京大屠杀死亡30万人以上,而是说死亡“数十万人是铁案”。是不是铁案这个不说,不过不提死亡的具体人数这一变化却是非常微妙的,因为这与以往的调子明显不同。在以前的抗战纪录片里,没有讲到南京大屠杀时不提死亡30万的数字的。这次为何不提了?是觉得该数字确有不妥?或是留出余地以便日后中日学者可以共同讨论?不管怎么说,该片虽然不提“30万”了,但还是不想“降低底线”,于是仍然说死亡“数十万”。这样一来,关于死亡人数的各种说法中,只有 “20万以上”的说法才是勉强符合“铁案”的要求。至于中日学者共同讨论的结果究竟如何,我拭目以待。)
以上即是我在纪录片《为了胜利》中发现的几处主要的造假行为。其实造假的当然不止这几处,但我不能一一指出来,否则篇幅就更长了,内容也更敏感了。制作这部纪录片的目的究竟是为了还原历史,还是只是纯粹为了宣传?即使是为了宣传,手段是不是也太低劣了?俗话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但是眼睛有时候也会被欺骗。在观看国内制作的纪录片的时候,不保持高度的警惕是必然会被忽悠的。
转载自:http://cache.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no05/1/110639.shtml#Bottom
附:
大型文献纪录电影《为了胜利》
内容介绍本片在创作结构上采用了线和块结合的方式。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 1937年七七事变、1941年珍珠港事件和1945年日本投降这四个重大事件切入,既展现了抗日战争的整个过程,又分别叙述了四个思想主题,即: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日益深入的侵略,造成了中华民族的空前觉醒,中国共产党率先举起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促成全民族共同抗战局面的形成;七七事变后全民族抗战全面展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终得以形成,中国共产党在抗战相持阶段后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的抗战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融为一体,中国的大国地位在浴血奋战中奠定,中外互相支援,为战胜法西斯、争取最后的胜利而奋斗;抗日战争最终取得胜利,这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第一次真正胜利。这个胜利来之不易,但胜利意义在于使世界和人类远离战争的罪恶。歌颂胜利,更歌颂和平的代价和意义。 本片在创作中力图避免为写战争而写战争,为写历史而写历史。刻意将这场悲壮而伟大的战争中所锻造的中华民族万众一心、同仇敌忾、坚忍不拔、威武不屈、前赴后继、坚持到底的民族精神展现出来。同时,揭示这场付出了巨大民族牺牲而换来的胜利的深刻意义。这就是本片的创作意图和所要得到的效果。
幕后制作
200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在世界各国举行庆祝活动的同时,中国人民也势必重新回顾那段历史,纪念中华民族在反抗日本侵略战争中取得的胜利。
中共中央对整个纪念抗战胜利的宣传活动非常重视。在2005年中共中央第4号文件中,《为了胜利》被列入全国宣传活动的总体计划,这是专题性文献纪录电影第一次进入中央文件。而本片也是今年唯一一部反映抗战胜利的纪录影片。
本片用全新的视角审视60年前的那场战争,全方位展示中华民族反抗侵略、一致对外的爱国热情。在共产党倡导下,国、共两党组成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虽历经磨难,却始终没有破裂。国难当头之际,全国人民同仇敌忾、众志成城,那种不屈的精神会震撼每一个人的心灵。
摄制组钩沉史料,从数十万尺的影像资料中搜索新鲜内容,揭示了许多鲜为人知的秘密。影片首次展示在长达14年的以弱抗强的抗日战争中,几千万中国百姓如何毁家纾难开始了近代史上最为悲壮的大迁徙……
创作感言
中国人称六十年为一个甲子。一个甲子便是天干与地支交接的轮回。六十年,可以孕育两代甚至三代人。今天的中国人,还能记住六十年前中华民族取得的那次伟大胜利吗?还能记得为了那次胜利,我们整个民族流血、牺牲,以最悲壮和最刚强的民族精神,去打败凶恶的敌人吗?
我们要告诉今天中国人、特别是今天中国的青年和孩子的,就是六十年前那场中国人取得的第一次反侵略战争的完全胜利。
有了这个初衷,我们没有犹豫,就把影片定名为《为了胜利》。我们希望它能以简洁有力、包容深广的立意,描述我们民族在那场生死大搏斗中走过的路,高扬我们民族在那次火与血的洗礼中锻造的爱国精神。
对我们说来,这是个神圣的任务。首先,它是献给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的赞礼;更重要的,它也成为我们所有参与创作人员的精神寄托和情感体验……
http://ent.sina.com.cn/m/c/f/wlsl/index.html
22:10 发表在 中日关系, 立此存照 | 查看全文 |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