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

By continuing your visit to this site, you accept the use of cookies. These ensure the smooth running of our services. Learn more.

« 《新京报》六四图片事件疑为故意 | 首页 | 黎阳:人心向背的背后 »

星期六, 七月 26, 2008

北京空气污染继续超标 环保局强作镇静

北京大气质量连日堪忧,环保局强作镇静
DWNEWS.COM-- 2008年7月27日3:39:43(京港台时间) --多维新闻网

大公报记者王德军北京二十六日电/北京奥运会即将举行,令北京环保部门和气象部门着急的是,空气污染指数已连续4天超标。虽然北京市环保局副局长杜少中这两天拿出大量数据,并请来国际NGO组织驻华负责人证明7天前采取的汽车单双号限行等临时性管控措施对改善北京空气质量确实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最近几天的实际情况依然无法让舆论信服。

在昨天和今天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杜少中就此问题被传媒记者追问了不下十次。尽管他的回答给人不容置疑的口气,但闷热潮湿的天气和超标的空气污染指数,并没有减少人们的担心。目前还没有迹象显示北京是否会在近期出台更严厉的管控措施。而一旦赛时遭遇重污染天气,一些考验运动员耐力的项目是否会修改比赛日程也没有一个明确的说法。

杜少中今天说,1日至25日北京市空气质量达标天数为22天,占本月已监测天数的88%,比去年同期多了两天。同时,今年以来,累计达标天数为145天,占已监测天数的70%,比去年同期多了15天。从大气环境污染物浓度的变化情况来看,各项主要污染物特别是与交通排放相关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可吸入颗粒物的浓度分别比去年同期下降了20%左右。尤其是在已经过去的20多天里,空气污染指数平均比去年同期减少20个百分点,而且达标天数的污染指数比去年有明显提高。但他同时承认,进入下旬后,不利于污染物扩散的气象条件出现,高温高湿风力很小,据监测表明,很多情况下都是在风力不足1米或1米左右的情况,所以才导致空气污染指数升高。即使在这样的气象条件下,大气中的污染物的积累速度还是明显减缓。

对于奥运会期间的空气质量能否正如官方承诺的那样达标,杜少中表示,这个问题的明确答案要等到奥运会结束后才能做出。不过,他说:「根据已取得的成果和采取的措施和正在采取的措施,对奥运会期间的空气质量做出科学的符合逻辑的推断。可以非常有信心地告诉大家,我们将保证奥运会期间的空气质量良好,使北京的大气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对于近日的天气情况,他声称「需要用监测数据来显示,而不能用肉眼感觉」。


BBC报道三则:

-
2008年07月21日 格林尼治标准时间09:35北京时间 17:35发表
转寄朋友 打印文稿

北京空气质量达了什么标?

学者点评
王维洛
德国水利专家

北京空气污染严重 不符奥运标准

随着奥运会开幕日期的日益临近,人们对北京空气的质量越来越关心。

中国官员说:"保证2008年奥运会期间北京的空气质量达到标准的这个承诺一定能够实现。" 但是BBC记者雷洁明通过亲自测试,得到的结论是:"北京空气标准仍然没有达到国际标准。"

BBC记者使用手持可吸入颗粒物(PM10)的监测器,沿着奥运会男子个人自行车比赛的路线,对空气中的微粒进行了连续一个星期的检测。结果发现,在7天当中的6天,北京城市的空气没有达到世界卫生组织设定的空气质量标准。在其中某一天北京空气中的微粒甚至超过世界卫生组织标准的7倍。

中国官员说,北京空气质量到达标准,而BBC记者说,北京城市的空气没有达到世界卫生组织设定的空气质量标准。

德国有句谚语叫做:相信固然好,亲自检查一下就更好。BBC记者亲自对北京空气中的PM10进行了一个星期的检测,有对监测仪器和方法的说明,有时间、地点和测量数据的记录。但是中国官员的说法,有来自官方环保检测部门的大量数据。这个数据也上报了世界奥委会,世界奥委会的官员都相信中国官方的数据。

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问题之一就在于中国空气质量标准和世界不接轨。

中国目前执行的空气质量标准是1996年制定,2000年修正的;世界卫生组织的空气质量准则标准是2005年修订的。中国空气质量标准和世界卫生组织标准的差别很大,中国空气质量标准低,而世界卫生组织标准高。

比如BBC记者此次测量的可吸入颗粒物(PM10),中国的标准(二类区执行84空气质量二级标准)是:年平均值为100 微克/立方米;24小时平均值为150毫克/立方米;而世界卫生组织空气质量准则中PM10的标准是:年平均值为20微克/立方米;24小时平均值为的 50微克/立方米。

中国空气质量标准中PM10含量指标的年平均值是世界卫生组织的5倍;24小时平均值是世界卫生组织的3倍。

BBC记者说,北京城市的空气没有达到世界卫生组织设定的空气质量标准。这是对的。但是由于中国空气质量标准远远低于世界卫生组织的空气质量准则,中国官员说北京空气质量达标,也是对的,因为京城市的空气质量达到了中国的标准。

问题之二在于如何确定平均值,比如PM10的年平均值和24小时平均值。

根据中国的定义,PM10的年平均值不是一年中365天或者366天日均值的算术平均值,而只是选取了365天中的60天(每月5天)或者更多一些的数据,而不是全年的数据。

同样,24小时平均值也不是1天24小时的算术平均值,而只是选取了其中9小时或者更多一些,而不是全天的数据。这样的办法就给有目的地选取数据提供了很大的空间。

问题之三在于测量点的选定。BBC记者此次是沿奥运会男子个人自行车比赛的路线进行测试,是在马路上,那里PM10B污染程度严重。而北京的大多数的测量点是在公园中,而不在马路旁,那里PM10污染程度低。如何设定测量点,是由测量目的所决定的。

世界卫生组织在空气质量准则中指出空气中颗粒物对于健康的危害:"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空气颗粒物对于公众健康影响的证据都是一致的,即目前城市人群所暴露的颗粒物浓度水平,会对健康产生有害效应,颗粒物对健康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但主要影响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所有人群都可受到颗粒物的影响,其易感性视健康状况和年龄而异。"

比可吸入颗粒物(PM10)危害更大的是细微颗粒物(PM2.5)。世界卫生组织空气质量准则中PM2.5的标准是:年平均值为10微克/立方米;24小时平均值为的25微克/立方米。

中国空气质量标准也采用了细微颗粒物(PM2.5),但是没有具体标准数值。

因此,北京空气质量中的细微颗粒物含量永远达到中国空气质量标准。这是问题之四。

所以,北京空气质量的现状是:达到了中国空气质量的标准,但是没有达到世界卫生组织设定的空气质量标准。
 
-
2008年07月26日 格林尼治标准时间10:33北京时间 18:33发表
转寄朋友 打印文稿

中国反驳外媒北京空气质量不佳报道


北京坚持说,仍然有时间在奥运前改善北京的空气质量

北京市环保局副局长杜少中表示,"反映空气质量的本质特征,需要用监测数据来显示,而不能用肉眼感觉。"

他是在北京奥组委周六(26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作出上述表示的。

有不少外国媒体记者报道,北京最近几天在几十米开外都看不清楚鸟巢和水立方,中国如何保证奥运期间的空气质量。

杜少中表示:"这不代表北京空气质量不佳,一个通俗的说法,蓝天和空气质量有关,但不能绝对划等号,达标天或者说判断环保意义上的蓝天就是要看空气质量监测的指数。"

杜少中借此提到BBC网站7月8日发表的照片。

他表示:"类似的情况是其中一张照片颜色比较灰暗,用以说明北京的空气质量还有问题。我们的态度非常明确,北京的空气质量确实存在着需要进一步改善的问题。"

他强调说,用照片去评价空气质量,这种办法是不科学的,因为照片作为视觉的作品产物,它不能反映空气质量的本质特征,需要用监测数据来显示,而不能用肉眼感觉。

北京市气象局气象台台长郭虎补充解释:"从气象角度来说,六月下旬开始,北京多是轻雾天气,由于低层水气大量凝聚影响到了能见度,影响太阳照射,所以能见度不是特别好,造成了看建筑物稍微有些模糊的情况。"

杜少中表示,北京完全可保证奥运会期间空气质量良好。

BBC驻北京记者雷洁明经调查发现,北京空气标准仍然没有达到国际标准。

北京在2001年争取奥运举办权时声称将在2008奥运期间使北京空气质量达到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

-
BBC7月21日公布驻京记者一周测试结果



转载自:http://www.bbc.co.uk/blogs/thereporters/jamesreynolds/2008/07/emergency_clean_air.html

23:08 发表在 奥XX的运 | 查看全文 |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