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9-01-12 | 首页
| 2009-01-14 »
星期二, 一月 13, 2009
一个美国人致中国人的信
Alan Paul是一家美国音乐杂志派驻中国的高级编辑,也是华尔街日报中文版专栏作者。以下是他结束三年半的工作,和家人离开中国返回美国的告别信,写得真挚感人。
前两天王冉博客中,台湾朋友说,大陆中国人待客之道,爱憎两极都特别分明。
▀ Alan Paul:致中国读者的信
根据民意总结的春运四点解决方案
张三
通过北京站37号窗口视频事件以来,完全没有脑残嫌疑的人民群众数以百万计的热烈留言,我们发现,中国铁路问题的症结,根本不是铁道部胡说八道的什么运力的问题,而根本就是腐败和垄断的问题!据此,我们总结出四点改革方案:
1. 取消所谓特定窗口。铁道部狡辩说“在窗口把同一方向车票先打出,再集中到特定窗口发售”的所谓方法,是非常荒唐的,根本就是为腐败找借口。根本就没有办法证实,打出的车票确实去了特定窗口;这次是窗帘没拉好,被眼睛无比雪亮的人民群众发现了,如果没有发现呢?如果在办公室运作呢?在售票窗口这么做,是公然 挑衅人民;在办公室这么做,是不可告人。无论售票员还是其他内部人员,都很容易借此出票,然后倒票给黄牛。公平才是王道,取消特定窗口,还有什么所谓分售,这样所有窗口都一样,堵塞腐败渠道,这样才叫公平公正,这样大家就算排队排上几天几宿几个礼拜,都心甘情愿。
2. 所谓民工、学生、和单位团体票,也根本就是利益集团的又一个腐败借口。根本没有人知道打出的这些票是不是真的都给了民工、学生,还是给利益集团倒卖牟利了。民工、学生虽然说起来是弱势团体,但是在春运买票这样的事情上,难道除了万恶铁道部及其利益集团,还有谁不是弱势团体?难道个人不更弱势?难道不应该人人公平?
3....
不宽容的模样
不宽容实际上是一种软弱的表现,当一个人没有足够的知识,又要维护自己的权威地位时;当一个人并没有掌握真理,而又要以真理的化身自居时;当一个人固守陈腐的教条,而拒绝历史进步时;当一个人目空一切,自作井底之蛙时,这个人必然是不宽容的。
——房龙《宽容》
陈丹青:日常的台湾
陈丹青谈到中国事情的时候,嬉笑怒骂一样不缺,到了台湾却是这般娓娓道来。可与前天博文内容共参。
日常的台湾
作者: 陈丹青 2008-09-03 22:27:28 来源:南方周末
我短暂的旅行印象必定表面肤浅,但我所看重的正是这点浅表。假使社会的浮面与浅表都不好看,不看好,我们如何与人相处,度过每一天
从纸媒与电视远看海峡对岸,一片混乱,闹翻天。我曾三次造访宝岛,只是末一回去台北,距今也有12个年头了。上周,因台湾文学期刊《印刻》举办的年度“文学营”课席,去了几天,看望台北的老朋友,兼带访故宫,逛诚品书店——没有阿扁与马哥,也没有蓝绿阵营和贪污案,我看见的只是台湾的日常,日常的台湾。
日常所见不免琐屑而平凡,我的行迹无非是机场,海关,宾馆,街市,搭计程车,看路上的人群,和朋友在酒吧夜谈。台北故宫大幅装修过了,最高建筑“一零一” 的北端现在是诚品的“旗舰店”,楼层内的咖啡座与各种时尚店,已近东京的水准。十多年前位于敦化南路的诚品书店正待停业翻修,附近街心花园的吴稚晖铜像,当阿扁主政时,已被拆除了……短暂逗留,我无意核对十多年来的变化,对岛内的政治是非既缺概念,也没意见。我所搜集的密集印象,仅只是交遇过往的生人与熟人,什么印象呢?很简单,用大陆的说法,即“五讲四美”,引祖宗的古语,就是“温良恭俭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