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草根:我是支那人 | 首页 | 亚洲周刊:中日军事对话大突围内幕 »
星期五, 十二月 08, 2006
新华社年终报道:中日关系踏上新起点
2006年12月08日 21:35:25 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12月8日专电(记者李忠发、荣燕)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10月8日与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会谈时引用南宋诗人辛弃疾的两句词来形容发展中日友好合作关系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这成为诠释2006年中日关系发展轨迹的最好注脚。
安倍10月对中国进行“破冰之旅”,两国领导人就构筑基于共同战略利益的互惠关系达成共识。正如国务委员唐家璇日前所说:中日关系已打开持续5年的政治僵局,正站在新的起点。
高层接触疏通政治阻塞
过去几年,由于日本前首相小泉纯一郎一意孤行,执意多次参拜供奉有二战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两国首脑互访陷入中断,这在邦交国家关系中非常罕见。安倍甫一上任即首访中国,也是日本领导人5年来首次访华,访问本身就意味着中日关系取得重大突破。
随后,国家主席胡锦涛与安倍11月在河内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期间再度会晤。
中日高层交往的恢复,对两国而言无疑有着重要的象征和现实意义,其作用不可替代。这可以促使两国由冷趋暖的关系继续向着改善的方向发展,对提升两国民众间友好感情也有着重要的正面引导作用。
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研究员高洪说,安倍访华后,中日关系处于一个政治上恢复、发展和升温时期。中日领导人频繁接触,表明两国关系发展呈现良好势头,对于疏通小泉时代的政治阻塞,强化各领域、多渠道友好合作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从小泉时代的中日高层交往中断,到安倍上任后高层频繁接触,两国政治关系实现了重大突破。中国前驻日本大使徐敦信表示,从目前两国高层交往情况来看,中日政治关系已经步入了正常轨道。
“政暖”欲促经济再上台阶
中日关系持续“政冷”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两国经贸关系发展的良好氛围。统计显示,2004年,日本保持11年的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地位被欧盟和美国超过,退居第三位。此外,今年上半年日本对中国制造业的直接投资实际投入的总额为22.44亿美元,比去年同期下降了31.4%。
但专家认为,据此就下结论说“政冷”已经导致“经凉”,言之尚早。实际上,两国经贸合作受政治关系的影响相对并不是很大。过去5年,中日贸易额翻了一番,2005年达到1844亿美元,2006年有望突破2000亿美元。
这种现象也充分说明,中日经济关系已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交融。
从日方讲,安倍一直高度重视日中经济合作。他上月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说:“日中经济关系密不可分……我希望进一步推进两国在环境、能源、金融、信息技术和知识产权等领域的合作。”
分析人士认为,安倍在短时间内访华的一个重要动力是来自日本经济界的压力。日本经济界迫切希望打开双方关系僵局,担心政治僵局最终将导致经济往来的冷淡。
随着中日政治关系的逐步改善,专家普遍认为,两国高层的良性互动会为两国经济关系向好的方向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和支持。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日本研究所副研究员刘军红说,现在中日政治关系趋暖,两国间大的经济项目进展很快,很多已进入政府谈判阶段,这在“政冷”的情况下是不可能出现的。“政暖”为经济关系向好的方向发展做了有效铺垫。
国民感情仍需倍加呵护
文化如水,滋润万物,悄然无声。
面对处于恢复性增长期的中日关系,文化部部长孙家正言之切切:中日两国友谊之花,仍然需要精心呵护,国家关系的发展需要政治家的高瞻远瞩,同时也需要广泛而坚实的民众基础。
中日民间友好往来一直是推进中日友好事业发展的骨干力量。过去5年,两国的政治关系及两国国民相互友好的情感跌到了自两国邦交正常化以来的谷底。
尽管如此,坚持中日友好仍然是两国人心所向。日中友好七团体负责人首度联袂访华、一系列中日经济文化交流项目紧锣密鼓地展开……中日友好人士一直在为破除两国“政冷”坚冰、改善中日关系不懈努力。
高洪指出,国民之间的感情是两国政治关系的重要基础,民意也往往与政府意愿相关联。中日政治关系的改善对两国民众间感情有着重要的正面引导作用。
《日本经济新闻》11月底发表的一份舆论调查结果显示,日本民众认为最应该加强与中国的关系。该报分析,改善和加强日中两国关系,并非仅仅是日本政治家的功劳,而是早有广泛的民意作为舆论基础和支撑力量。
新一届中日友好21世纪委员会首席委员小林阳太郎说,安倍访华以后,两国高层互访明显增多,而日本民众也“松了一口气”。很多人对未来两国关系的发展持积极心态。
国家主席胡锦涛上月在越南河内会见安倍时也专门提到要增进两国国民的友好感情。扩大两国人员往来尤其是青少年交往,加强文化等方面的交流,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培育两国人民的亲近感,不断巩固中日友好的根基。
共同做好推进中日关系发展课题
中日双方就克服影响两国关系的政治障碍和促进两国友好合作关系的健康发展达成一致,从而实现了安倍此次访华。双方同意努力构筑战略互惠关系。
徐敦信指出,“战略互惠”是中日双方从大局着眼、从根本利益需求出发为两国关系做出的新定位。
尽管2006年中日关系出现重大转机,此间舆论还是认为,今后的道路并不能保证一帆风顺,其中,历史问题、台湾问题等敏感问题仍需妥善处理。
“政治关系步入正常轨道,但却不是所有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要继续前进,还需要双方用前瞻性思维、大局观念,用实际行动落实达成的共识。”徐敦信说。
安倍就任日本首相后,在不同场合表达了要发展日中关系的愿望,并在历史问题上表现出积极姿态。他承认日本在二战时期的殖民统治和侵略给许多国家,特别是亚洲各国人民造成了巨大的损害和痛苦,并表示日本接受远东军事法庭审判结果,不对审判结果表示异议。
中日双方在安倍访华时发表的联合新闻公报中明确表示,年内启动中日学术界共同历史研究。两国外长也在越南河内会见时就中日共同历史研究问题达成了一致。双方认为,应基于中日联合声明等三个政治文件的原则及正视历史、面向未来的精神,开展中日共同历史研究。年内举行第一次会议,争取在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30周年的2008年内发表研究成果。
徐敦信表示,中日双方通过这种形式进行沟通,有助于双方减少分歧,扩大共识,这样的新气象对改善中日关系大有裨益。
在台湾问题上,安倍也明确表示,日本将继续按照日中联合声明确定的原则处理台湾问题,这一立场没有变化。
专家认为,只要双方遵循中日之间三个政治文件的原则,做到“言必信,行必果”,中日关系就能顺畅发展,否则就会停滞,甚至出现倒退。
正如胡锦涛主席所阐述的那样,当前中日关系发展正处于重要时刻。两国领导人有责任从战略和全局高度牢牢把握两国关系发展的正确方向,继续保持两国关系发展的良好势头。
为维护和推动中日关系的发展,双方应该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审视中日关系,努力实现两国和平共处、世代友好、互利合作、共同发展的大目标。展望未来,两国面临着开创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互利合作新格局的共同课题。
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06-12/08/content_5457568.htm
23:25 发表在 中日关系 | 查看全文 |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