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

By continuing your visit to this site, you accept the use of cookies. These ensure the smooth running of our services. Learn more.

« 多维特稿:中国官方媒体一下子回到30年前 | 首页 | 假新闻之后的假话——评《苦菜花》制片张笑方的回复 »

星期三, 八月 22, 2007

朱成山答复《南京梦魇》制片人Dr. Rhawn Joseph

张三按:果然不出所料。说狗咬狗似很不尊重,但是窃意还是很想说一说。昨日略查了一下拉贝和魏特琳去世前后,就发现Dr. Rhawn Joseph对中国人的指责根本就是信口雌黄。中外一些人——包括这次通信双方——的无知加无耻,和他们支持者的一如既往的愚昧,使得日本以外的南京大屠杀承认派阵营,成了否认派最合适的标靶。

可参见:link

对乔瑟夫先生公开信的公开答复(一)
 
 
 
 
发布时间:(2007-8-22 21:09:46) 来自:本站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2007822
 
    8月17日,电影纪录片《南京梦魇》制片人乔瑟夫先生,以群发公开信的形式,不负责任的认为本馆展厅内陈列的史料图片是“伪造”的,并对中国人有关拉贝、魏特琳等西方人士的态度以及电影纪录片《南京》在中国上映的情况,发表了有违事实的评价等,现就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与其交往的经过、缘由的真相公开答复如下:
    一、本馆与乔瑟夫先生之间的交往经过
   本馆与乔瑟夫、吴海燕的交往时间为 2006年2月27日——7月5日,期间进行过多次交往,交往的形式全部是以电子邮件和电话,交往的内容是就《南京梦魇》纪录片内容失实修改的建议及捐赠等,现将本馆与乔瑟夫、吴海燕之间的交往信函原文披露,以供网友们阅读并自行判断。
12006年2月27日,电影纪录片《南京梦魇》中文制片人吴海燕女士,致函本馆朱成山馆长,提出向本馆捐赠纪录片《南京梦魇》(中英日版本)作为馆藏电影,并授权本馆发行销售,授权南京电视台免费播映。这是本馆与乔瑟夫方面的首次接触。来信全文如下:
 
发件人: Joy H. Wu 吴海燕
发送时间: 2006年2月27日星期一 14:42
主题:纪录片电影"南京大屠杀"
电影"南京大屠杀(原名:南京梦魇)":一部关于日本侵略中国和南京大屠杀史实的电影
片长:77分钟
黑白,部分彩色
中英文解说,中英文字幕
由中日美三方联合制作
制作组织: BrainMind.com
电话:1-408-286-9833(O)  1-408-904-8419 (C)
地址: 677 Elm St., San Jose, CA  95126
网站: www.RapeofNanking.info
http://BrainMind.com/Nanking.html
片花: (Movie Trailer ) http://ads.sina.com/2005_inhouse/ movie 
联络人: 吴海燕 (中文版制片人)
电话号码:1-408-904-8419(手机)
电子邮箱: joyhwu@gmail.com
朱馆长,您好!
 我是电影"南京大屠杀(原名:南京梦魇)"的中文版制片人.  这是一部由中日美三方合作制作完成的被评为"以客观角度最系统完整的讲述历史"的纪录片电影. 这部电影是在100多位美国华侨支持赞助下完成的.
该电影已经在美国加州和纽约公映7次,每一次都是座无虚席,走廊,门口和窗外都站满了人 ,有的观众不得不站着看完整部电影。《南京梦魇》留给观众的是震惊和眼泪, 电影结束后, 礼堂里像死一般的安静,许久许久都没有一个人离开。 观众踊跃捐款,目前捐款总额已超过10万美元。
与以往众多关于南京大屠杀的电影不同的是: 这部电影站在第三方的角度以客观平实的方法讲述了一段令人震惊的历史, 其图片资料之完整, 史实之引人入胜,制作艺术之精良超越了以往任何一部同类主题的电影, 是关于南京大屠杀的最系统完整的纪录片.
该电影的制作方和赞助者的愿望是将这部电影的中英日文三个版本捐献给"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作为馆藏电影. 贵馆可以在馆内放映, 我们也完全授权贵馆发行销售给参观来宾, 不收取任何版权费. 同时我们也将授权南京电视台免费播映这部电影.  这是所有该电影的制作人和赞助者的心愿. 我们希望越来越多的人通过这部电影了解这段惨绝人寰的历史.
在日文版DVD面市时 , 我们将在日本免费派送 . 这个市场策略将使得日本人民 70 年以来首次有机会接触历史真相 .
这也是有史以来第一次: 美国,中国和日本制片人走到了一起来制作一部关于南京大屠杀的电影. 这三位制片人的简历如下:
吴海燕: 制片人,导演, 生长于中国大陆.  在中国中央电视台担任编导和记者的5 年期间, 她有6 部作品赢得中央电视台季度最佳电视节目奖, 1 部作品赢得年度最佳电视节目奖. 另外, 吴女士还曾获得中国政府新闻奖1 等奖和中国经济电视研究协会学术奖1 等奖. 2005 年,  吴女士与乔瑟夫博士合作制作了77 分钟的英文版<< 南京大屠杀>>. 
 山本令子(Reiko Yamamoto) 女士 : 制片人, 导演, 生长于日本. 曾执导制作了2 部纪录片, 2 部音乐剧和8 部电影. 她的电影<< 我的音乐>> 曾在加州独立电影人节首映, 另一部电影<< 夜幕降临百老汇>> 在好莱坞的电影节公映.  Yamamoto 女士在著名的"Academy of Art University" 接受了电影和动画制作教育, 她曾获得多种奖项包括"New Media Invision Award" .
朗恩.乔瑟夫(Rhawn Joseph)博士,总制片人.芝加哥医学院博士毕业,耶鲁大学完成实习, 著有多部最佳销售的学术著作,在权威科学杂志上发表了数十篇科学论文,被资深的科学家多次引用并获得"极其出色"的评价. 他的第一部纪录片电影希特勒的日记在CBS-KPIX TV 公映获得"令人神往"的评价.乔瑟夫博士的这部电影<< 南京大屠杀( 南京梦魇)>> 在中外媒体上已有50 多篇文章评论并推荐.  
另外还有一位旅美历史教授和一名资深中文工作者参与了中文版的制作.  
 
22006年3月2日,本馆朱成山馆长给乔瑟夫的合作伙伴吴海燕女士电邮回函,对其捐赠和授权表示崇高的敬意和感谢。回函全文如下:
 
吴海燕女士:
您好!
您发来的电子邮件收悉,首先衷心感谢你对我馆工作的关心支持,感谢您为宣传南京大屠杀史实所做的宝贵贡献
去年是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在社会各界关心指导下,我馆举办了许多有影响的纪念系列活动。全年接待观众达到220多万人,创造了年接待量的历史最高纪录,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我们还在北京、沈阳、武汉和广州进行了巡回展览,观众达60余万人。目前,我馆正在进行工程扩建和展览陈列改造,计划在2007年12月13日,在纪念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70周年之际建成,纪念馆将以崭新的面貌,展现在人们面前。
南京大屠杀历史是中华民族永远的伤痛和耻辱。为了不使历史悲剧重演,我们必须牢记历史,以史为鉴,努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你们为电影《南京大屠杀》(南京梦魇)的拍摄制作,为宣传南京大屠杀史实,付出了宝贵的劳动,做出了非常重要的贡献,这是很有意义的。你在信中表示,要把电影中英日文三个版本捐献给我馆,作为馆藏电影,在馆内放映,并完全授权我馆发行销售给参观来宾,不收任何版权费。同时将授权南京电视台免费播放这部电影,让越来越多的人通过这部电影了解这段惨绝人寰的历史。在此,谨向你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和感谢!
顺颂春安!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馆长  朱成山
      二00六年三月二日于南京
网址:www.nj1937.org
地址:中国南京水西门大街418号邮编:210017
电话:86-25-86612230  传真:86-25-86501033
 
 
3、2006年3月6日,吴海燕女士给朱馆长发来邮件,请教三名中国见证人的名字中文写法。来函全文如下:
发件人: Joy H. Wu 吴海燕
发送时间: 2006年3月6日星期一 6:15
主题:日本人名疑问已有解答
尊敬的朱馆长:
您好!
前日所问日本人名Takokoro Kozo 已得到解答. Takokoro 是 Tadokoro 的美音另外一种拼法, 实为" 田所" (Kozo:耕三).
另外我门使用了史咏和尹集均所著的<<南京大屠杀:历史照片中的见证>> 中的三个中国见证人, 我们暂时没有找到这本书的中文版, 所以根据美音直译, 这三个人名翻译目前确定为:
Li Ke-hen 李克汉,  Jiang Gong-Gu 江恭谷.  Ma  Xiu-yi 马秀艺. 
如果您发现这三个人名直译与其本人中文名字有出入, 请不吝赐教.
祝您工作顺利!
吴海燕
Cell: 1-408-904-8419
 
4、2006年3月7日,本馆朱成山馆长回函吴海燕女士,纠正了三个人名的写法为李克痕、蒋公榖、马秀一,主动给予了合作,当天下午,吴海燕立即回函表示感谢,称“真是及时雨!” 。两封函件全文如下:
 
⑴:
On 3/6/06, wrote:
尊敬的吴女士:
您好!来函收悉。
我们看了贵方的翻译,然后我们帮您查找了一下,现告知如下:
Li Ke-hen 李克痕 Jiang Gong-Gu 蒋公榖 Ma Xiu-yi 马秀一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2006年3月7日
 
 
⑵:
发件人: Joy H. Wu 吴海燕
发送时间: 2006年3月7日星期二 15:50
主题: Re: 关于人名的翻译!!!
真是及时雨! 非常感谢!! 合作愉快!!!
吴海燕
 
5、2006年3月20日,吴海燕发来的邮件告知已于美国时间16日寄出“南京大屠杀”电影样带,并强调: 如有任何疑问,请尽管与我联络。全文如下:
 
发件人: Joy H. Wu 吴海燕
发送时间: 2006年3月20日星期一 14:54
主题: "南京大屠杀"电影样带已于16日寄出
朱馆长,您好!
我们已于美国时间16日寄出"南京大屠杀"电影样带, 如无意外, 这周应该可以到达. 收件人写的是您的名字.
收到样带后, 请让我知道. 如有任何疑问, 请尽管和我联络.
相信我们将有一次意义深远的愉快合作.
祝你工作顺利!
吴海燕
Joy Haiyan Wu
website: www.joywu.com
Cell: 1-408-904-8419
 
 
6、2006年3月30日中午13时30分,吴海燕从美国打电话至本馆研究部主任刘相云,询问是否收到电影样带并对其评价,刘告知本馆发现该片存在很多明显的史实错误。其中:在影片“南京大屠杀”片名标题背景下,竟然是“重庆大轰炸”中受害者尸体的图片;本来属于1933年侵华日军在辽宁铁岭和湖南衡阳等地的暴行史料,也都当作南京大屠杀来引用,诸如此类简单的历史常识错误,还有许多处。并在电话中提到:我馆愿意提供资料支持,并要求对影片存在的错误加以修改。
当日下午15时12分,乔瑟夫先生发来邮件,声称“收回我将电影‘南京梦魇——南京大屠杀’的相关权利授予贵馆的提议,并终止和贵馆的合作。”并称本馆所提意见对他是 “一种个人侮辱”。并执意说在“南京大屠杀”标题下“使用一张来自重庆的照片是正确合理的。” 乔瑟夫来函全文如下:
 
发件人: Dr. Rhawn Joseph
发送时间: 2006年3月30日星期四 15:12
主题:收回提议,取消合作 (withdrawing and terminating my offer)
Greetings:
你好!
I am writing to withdraw and terminate my offer to give the Nanking Massacre Museum the rights to our film, Nanking Massacre (Rape of Nanking, Nightmare in Nanking).
此信的目的是收回我将电影"南京梦魇-南京大屠杀"的相关权利授予贵馆的提议,并终止和贵馆的合作.
Ms. Wu has shared your comments, which I find personally insulting.
女士已经转告我贵馆刘相云先生对我的电影的评价, 我觉得这是一种个人侮辱.
1) The title of this film is "Nightmare in Nanking. China and Japan at War. Japanese Atrocities in Asia." This film is not just about Nanking,
but at stated in the title, it is about Japanese atrocities in Asia, and this is why I felt justified in using the shocking photo from Chunking.
1)这部电影的标题是: "南京梦魇-中日战争, 日本在亚洲的暴行". 这不仅仅是一部关于南京大屠杀的电影,而且也是一部关于日军在亚洲的暴行的电影. 这也是为什麽我认为在标题下使用一张来自重庆的照片是正确合理的.
2) Many of the photos are from the U.S. National archives which your Museum does not have access to.
2) 这部电影中的很多资料从美国国家档案馆中得到的, 贵馆是没有办法可以获取的.
3). I enlarged and carefully examined many enlarged photos and film clips, and obtained shocking images that your Museum, failed to see
or identify, even though you  have some of the same photos which are from Nanking.
3)我刻意放大并仔细检查了很多的图片和影像资料, 通过放大和剪辑,我取用图片的部分细节,获得了另一些令人震惊的图片, 这些图片我想贵馆也有珍藏,只不过在我处理之后,你们就辨认不出来了.
4). I have devoted several years of my life to making this film, and it has been a miserable experience.   I regret having made this movie and
I regret and am sorry that I offered it to your museum.
4)我奉献了我生命中的数年时间来制作这部电影, 制作过程是如此痛苦的一次磨难经历, 以至于我后悔我制作了这部电影,也后悔我曾提议将这部影片赠送给贵馆.
7).  Thus, I am withdrawing and terminating my offer to give the rights to this film to the Nanking Museum. That offer is null and void.
7). 因此, 我撤销并终止向贵馆提供我的电影的相关权利. 我的提议已经完全作废.
Truly,
Rhawn Joseph, Ph.D.
朗恩.乔瑟夫博士
 
7、2006年4月3日,为消除误会,本馆朱成山馆长致函吴海燕并转乔瑟夫,再次感谢其为传播南京大屠杀史实所付出的辛勤劳动,并告知对影片所提出的修改意见并无贬低之意,是否接受建议并加以修改是他们的权力,对其改变捐赠影片的初衷表示遗憾。
当日12时40分,吴海燕致函朱馆长和刘主任,称“经过我的解释和说服,乔瑟夫已经同意在受到贵馆的修改意见后进行适当的修改,包括一些图片,替换标题照片”。
两封信函全文如下:
 
⑴:
吴海燕女士并转郎恩.乔瑟夫博士:
你们好!
您的来信和《南京大屠杀》(南京梦魇)中英文版光碟已经收到。在此,我们衷心感谢你和郎恩.乔瑟夫博士为传播南京大屠杀史实所付出的辛勤劳动。
为了使这部影片更加准确完美,更具说服力和震撼力,同时为了避免日本右翼势力找借口发难,我们作为研究和展示南京大屠杀史实的纪念馆,对影片提出自己的修改建议,这是我们应尽的义务,并无对影片贬低之意。至于你们是否接受我们的建议并对影片加以修改,这是你们的权利。如果因为我们提出的建议,而改变了你们捐赠影片的初衷,我们只能表示遗憾。
祝工作顺利!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馆长 朱成山
二00六年四月三日于南京
网址:www.nj1937.org
地址:中国南京水西门大街418号 邮编:210017
电话:86-25-86612230 传真:86-25-86501033
 
 
⑵:
发件人: Joy H. Wu 吴海燕
发送时间: 2006年4月3日星期一 12:40
主题:关于电影:南京梦魇
尊敬的朱馆长和刘主任:
经过我的解释和说服, 朗恩·乔瑟夫博士已经同意在收到贵馆的修改意见之后进行适当的修改, 包括更换一些图片, 替换标题照片.
另外,如果贵馆希望加入一些其他馆藏的资料在同一张DVD中, 我们也可以设计一个菜单,让观众可以选择浏览.
我是中文版的制作人之一,乔瑟夫博士授权让我和贵馆密切配合, 促成这件对中国人民意义深远的合作.
所以,如果贵馆有任何图片和资料,或者请通过电子邮件发送到我这个邮箱,如果是DVD/CD 资料,请邮寄到以下地址:
Haiyan Wu
677 Elm St.
San Jose, CA  95126
USA.
我们将尽量将电影修改得准确到位, 对历史负责. 在修改之后, 我们将仍然按照协议,将这部电影的播映,散发和销售权利捐献给贵馆.
我们希望能和贵馆密切愉快地将合作进行到底.
吴海燕
Joy Haiyan Wu
website: www.joywu.com
Cell: 1-408-904-8419
 
 
8、2006年4月4日11时33分,吴海燕致函本馆朱馆长,称“乔瑟夫已经完全理解贵馆的出发点,并同意与贵馆合作共同修改这部电影” ,“我们将尽量将电影修改得准确到位,对历史负责。在修改之后,我们将仍然按照协议,将这部电影的播映,散发和销售权利捐献给贵馆。”
当日15时49分,吴海燕再次给朱馆长发来电邮,预约电话会谈。随后,朱馆长与吴海燕通过电话,再次向对方提出了修改意见。两封来函全文如下:
 
 
⑴:
发件人: Joy H. Wu 吴海燕
发送时间: 2006年4月4日星期二 11:33
主题:合作继续!
尊敬的朱馆长,
谢谢您的回信。我已经将您的来信译转给郎恩乔瑟夫博士。我用了几天的时间向他解释说明,他已经完全理解贵馆的出发点。他已经同意和贵馆合作修改这部电影。
我们也相信这部电影应该尽量准确完美,我们将会尽全力修改准确到位, 包括更换一些图片, 替换标题照片,和其他你们发现的不足之处.
刘主任提及有更好的悲惨照片可以防在开头的标题之下,请一定将这张照片注明并传送给我们,以便修改。
另外,如果贵馆希望加入一些其他馆藏的资料在同一张DVD中, 我们也可以设计一个菜单,让观众可以选择浏览.
我是中文版的制作人之一,乔瑟夫博士授权让我和贵馆密切配合, 促成这件对中国人民意义深远的合作.
我知道贵馆有更准确和更震撼的图片和资料,请通过电子邮件(用JPEG, GIF, TIF格式)发送到我这个邮箱,如果是DVD/CD 资料,请邮寄到以下地址:
Haiyan Wu
677 Elm St.
San Jose, CA  95126
USA.
我们将尽量将电影修改得准确到位, 对历史负责. 在修改之后, 我们将仍然按照协议,将这部电影的播映,散发和销售权利捐献给贵馆.
我们希望能和贵馆密切愉快地将合作进行到底. 我们也希望能和贵馆有其他可能的合作。
吴海燕
Joy Haiyan Wu
website: www.joywu.com
Cell: 1-408-904-8419
 
⑵:
发件人: Joy H. Wu 吴海燕
发送时间: 2006年4月4日星期二 15:49
主题:预约电话会谈
尊敬的朱馆长,
您好!
希望您已经阅读前两封给您的电子邮件. 
之前打电话至贵馆,没能有机会与您本人交流,甚是遗憾.
如果您本人已经看过电影"南京梦魇-南京大屠杀", 我希望能有机会和您在电话中作一次直接沟通, 听听您的意见和建议, 以便于我和电影的制作组及时高效地修改电影, 以达到准确完美的目的, 早日完成捐献给贵馆的目的.
我的时间表如下:  (均指北京时间 )  本周
 星期三中午 11点到下午2点
 星期五中午 11点到下午2点
或下周:   星期一中午 11点到下午2点
          星期二中午 11点到下午2点
以上任何一个时间中,您要是能有半个小时的空隙,请至少提前一天电子邮件通知我具体时分和您的直播电话号码, 我将给您打过来.
谢谢!  我热切希望听到您的建议.
吴海燕
--
Joy Haiyan Wu
website: www.joywu.com
Cell: 1-408-904-8419
 
9、2006年6月27日,乔瑟夫亲自致函本馆朱成山馆长,称:“我代表电影‘南京大屠杀——南京梦魇’制片组感谢您和您的下属对我们的电影提出评论和建议,正如您在所附送的这份最终的电影中看到的,大部分的建议已经被我们在最终版中采纳。多亏你们的建议,我们的电影变得更好。”“我们再一次向贵博物馆提供在南京市内和馆内复制和销售电影‘南京大屠杀-南京梦魇’的特权。”来函全文如下:
 
发件人: Dr. Rhawn Joseph
发送时间: 2006年6月27日星期二 12:44
主题:采纳贵馆建议:最终版"南京大屠杀-南京梦魇"已经发行
尊敬的朱成山馆长,
我代表电影"南京大屠杀-南京梦魇" 制片组感谢您和您的下属对我们的电影提出的评论和建议,大部分的建议已经被我们在最终版中采纳。 多亏你们的建议,我们的电影变得更好。
我们已于本周将电影的最终发行版的DVD邮寄给您. 附送的两张DVD是双面的DVD,中文版在A面,英文版在B 面。
你将会看到,我们修改并调整了电影的开头和其他部分。我们使用了不同的画面,并强调,
这部电影不仅是关于南京大屠杀,还包括日本军队在整个中国以及亚洲的反人类的罪行。
需要强调的是,这部电影是一件艺术品。音像图片和音乐的完美组合传达的多层次的含义和感情。
音乐的巧妙运用使得音乐本身就在讲述一个故事,同时我们完美将音乐配合了适当的音像图片,
所以,音乐和图像的完美无缺的搭配赋予了这部电影多面的视角,蕴涵立体的深层含义,非常和谐统一。
最近,美国加州洛杉矶连续两次公映了电影的中英文最终版,和每一次公映一样,整个剧院座无虚席,走廊里站满了观众,电影留给观众的是眼泪和震惊。  请参见"世界日报"报道:
http://www.worldjournal.com/wj-la-news.php?nt_seq_id=1366369
超过50篇新闻报道发表在中外媒体上赞叹这部电影:"震撼人心!" ,并评价这是一部真正的艺术品。
我们再一次向贵博物馆提供在南京市内和馆内复制和销售电影"南京大屠杀-南京梦魇"的特权。
制片人及版权所有人: 朗恩  乔瑟夫博士
 
10、2006年7月5日,朱成山馆长致函乔瑟夫并吴海燕,告知“本馆慎重地组织业务人员,对修改后的影片进行了认真观看。我们注意到,该片虽然进行了某些修改,并在影片开头还做了特别说明:“所用图像资料不限于发生在南京的1937年大屠杀,包括二战中日军在整个亚洲进行的屠杀”,但是,这部纪实影片中的“南京大屠杀”史实部分,仍有多处与历史事实不符”,“作为从事南京大屠杀史实研究和展示的专门纪念馆,建议贵方对影片内容作进一步的斟酌修改,对有关史实进一步核实,减少错漏表述,使影片更具说服力和震撼力。我们期待着经过精心修改的《南京大屠杀》(南京梦魇)影片,会更加完美准确地呈现在世人面前。鉴于影片的目前现状,本馆暂不接受贵方的捐赠和复制授权,请予理解。”去函全文如下:
 
郎恩.乔瑟夫博士并吴海燕女士:你们好!
谢谢你们的来信和寄送的《南京大屠杀》(南京梦魇)中英文光碟,并对本馆的再次授权。敝馆慎重地组织业务人员,对修改后的影片进行了认真观看。我们注意到,虽然你们对影片又进行了重新修改,并在影片开头作了特别声明:“所用图像资料不限于发生在南京的1937年大屠杀,包括二战中日军在整个亚洲进行的屠杀”,但是,这部纪实影片中的“南京大屠杀”史实部分,仍有多处与历史事实不符。
作为从事南京大屠杀史实研究和展示的专门纪念馆,建议贵方对影片内容作进一步的斟酌修改,对有关史实进一步核实,减少错漏表述,使影片更具说服力和震撼力。
我们期待着经过精心修改的《南京大屠杀》(南京梦魇)影片,会更加完美准确地呈现在世人面前。鉴于影片的目前现状,本馆暂不接受贵方的捐赠和复制授权,请予理解。
谢谢合作!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馆长  朱 成 山
二00六年七月五日于南京
网址:www.nj1937.org
地址:中国南京水西门大街418号 邮编:210017
电话:86-25-86612230  传真:86-25-86501033
 
至此,本馆与乔瑟夫先生之间再无任何联系.
对乔瑟夫先生公开信的公开答复(二)
 
 
 
 
发布时间:(2007-8-22 22:11:49) 来自:本站

 
二、乔瑟夫先生的公开信中言论严重违背事实
 
1、乔瑟夫先生对本馆展览图片的“评论”毫无根据
 
乔瑟夫先生在公开信中说:“当我发现这个纪念馆里甚至陈列和张贴了一些士兵和受害人穿着夏天衣服的造假图片时,这位馆长的行为更让我厌恶到极点。这些造假的图片不可能是在南京大屠杀期间拍摄的,因为南京大屠杀发生在寒冻,温度经常低到结冰,不可能出现日军穿夏天服饰场景。” 值得指出的是,乔瑟夫先生从未以任何形式向朱成山馆长提出上述疑问,该疑问也不符合历史事实。
 
A、约瑟夫先生从未到过南京,未参观过本馆,却对本馆图片妄加评论。
 
作为拍摄电影纪录片《南京梦魇》的制片人,应该对南京大屠杀的历史有深入的了解,应该亲自到南京大屠杀惨案发生地——南京调查采访。但是令人遗憾的是:他居然从来没有到过南京,没有参观过本馆展览,也从来没有调查采访过一位幸存者、见证人,更没有对本馆馆藏的历史资料进行过认真深入的研究,却指责本馆展览图片为“造假图片” 。实际上,本馆所展的每一幅图片都经过中国包括日本研究南京大屠杀史学专家的逐一考证,自1994年12月公开展出以来,除遭到日本右翼蓄意攻击外,没有受到任何人提出关于图片的疑问。
 
B、当年南京军事法庭对日本战犯向井敏明等人的判决书中,曾就日本参与南京大屠杀的军人着单衣问题进行过明确判定。
 
1947年12月18日,南京军事法庭在审判日本战犯向井敏明等人的判决书中,明确对向井敏明等战犯提出的 “单衣”狡辩予以驳斥:“虽据辨称:照片所摄伊本人系穿衬衫,显在夏令,而攻陷南京系在冬天,可见该照片仅能证明伊在另一地方斩杀一人等语。然勿论在挥刀奋力猛斩之顷,为便利动作,纵在冬令脱卸外衣,本属常事,已不容斤斤执此,希图避就。”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档案》,江苏古籍出版社1987年11月版620页)
 
 C、侵华日军从上海杀向南京,因供给不足致使部分日本兵身着单衣。
 
侵华日军上海派遣军于1937年8月从日本本土侵华,同年11月12日上海沦陷后,为了尽快占领中国当时的首都南京,在后勤供给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发出指令要求日军部队“就地征收”,即纵容日军部队士兵大肆抢劫公私财物,包括抢劫棉衣、棉被、棉毯御寒。如今仍然健在的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的证言,和当时侵占南京日本老兵的证言,都有关于日本兵身着单衣的确切叙述。
 
2、乔瑟夫先生在公开信中公然指责中国人说:“……这让我回想起中国人对待约翰拉贝和魏特琳以及所有建立南京国际安全区的西方人士的可怕方式。约翰拉贝孤独死于贫困,被称为活菩萨的魏特琳孤独自杀。今天你在什么地方能找到纪念这些挽救南京难民的英雄的雕像吗?”
 
乔瑟夫上述言论完全不符合实际例如:
 
(1)、南京人民一直缅怀着约翰·拉贝先生
A、中国国民政府于1948年授予拉贝先生红蓝白襟绶采玉三色勋章,表彰拉贝先生在南京大屠杀期间对中国人民的救助。详见下列图片:
 
 
 
B、战后,当南京人民得知拉贝老人在柏林生活窘困时,曾向他全家人伸出援助之手。
 
    “战争结束时,拉贝已是63岁的老人。全家6口人,生活无任何来源,靠收集野菜做成面糊汤度日。但中国人民从未忘记这位善良、正直的德国老人。1948年初,当南京人民获知拉贝老人生活穷困时,南京市参议会成立了救助拉贝劝募委员会。消息传开,在全市引起了极大的反响。当年受拉贝庇护免遭日寇凌辱的妇女、从日军枪口下得以生还的男子、得到救济而免遭饿毙的老人,纷纷解囊相助,不几日便募得1亿元,经特别批准,按市价购买美金2000元辗转汇给拉贝。
    但德国战后物资极度匮乏,有钱也买不到食物,南京市长在1948年3月又在瑞士购买奶粉、香肠、茶叶、咖啡、牛肉、奶油、果酱等食品四大包寄交拉贝。此后,南京各界又决定从6月份起按月寄赠食物一包,以表示南京市民对其由衷的感谢。
    1948年6月18日拉贝复函,感激之情溢于字里行间,他说:“我们只有采集野菜野果,为孩子们煮汤,而我们大人都靠干面包和汤糊度日,最后连面包亦难以得到了,至于马铃薯与我们家早已绝缘了。处于此种艰难处境,我作为一家之长,接到这些食品,对我们具有多么重要的意义啊!”。
    在6月22日的又一封信中,他说全家“均感无限快慰”。南京人民的友好支援使他重新树立起生活的信心。
    1950年,这位可敬的“南京的辛德勒”——约翰.拉贝患中风在柏林去世。
 
摘自1996年12月25日《人民日报》第6版”
 
 
C、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曾举办《约翰·拉贝先生文献资料展》、制作并长期展出拉贝先生半身塑像、接受拉贝亲属捐赠并展出《拉贝日记》和拉贝夫妇墓碑,并邀请拉贝孙子托马斯.拉贝,外孙女赖因哈特夫妇访问南京。详见下列图片:
 
图片说明: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内举办的《约翰拉贝先生文献资料展》于1996年展出以来,观众人数已超过200万人次。
 
    图片说明: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内举办的《约翰拉贝先生文献资料展》于1996年展出以来,观众人数已超过200万人次。
 
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展厅内,从1997年起一直展示着约翰·拉贝先生的半身雕像
 
    图片说明: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展厅内,从1997年起一直展示着约翰·拉贝先生的半身雕像。
 
图片说明:1996年8月,拉贝外甥女莱因哈特夫妇应邀来南京,图为莱因哈特夫人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内举办的《约翰拉贝先生文献资料展》开幕式上,向朱成山馆长捐赠《拉贝日记》拷贝。
 
    图片说明:1996年8月,拉贝外甥女莱因哈特夫妇应邀来南京,图为莱因哈特夫人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内举办的《约翰拉贝先生文献资料展》开幕式上,向朱成山馆长捐赠《拉贝日记》拷贝。
 
1997年4月,拉贝先生的亲属将拉贝和夫人多拉的墓碑,赠送给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该墓碑被运抵南京后,一直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展厅内展览。
 
    图片说明:1997年4月,拉贝先生的亲属将拉贝和夫人多拉的墓碑,赠送给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该墓碑被运抵南京后,一直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展厅内展览。
 
D、江苏省和南京市购买版权并出版了《拉贝日记》中文版、修茸拉贝故居并辟为拉贝先生资料展馆、还在南京市江宁区竖立了拉贝先生铜像。详见下列图片:
 
1997年8月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和江苏教育出版社联合出版的《拉贝日记》中文版正式出版
 
    图片说明:1997年8月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和江苏教育出版社联合出版的《拉贝日记》中文版正式出版,朱成山馆长应邀为该书的历史审校。
 
位于南京市内小粉桥一号的拉贝故居,被辟为拉贝展览馆,图为该展馆前竖立的约翰·拉贝铜雕像
 
    图片说明:位于南京市内小粉桥一号的拉贝故居,被辟为拉贝展览馆,图为该展馆前竖立的约翰·拉贝铜雕像。
 
2002年12月13日,由南京雕塑家吴显宁创作的铜雕像约翰·拉贝被竖立在南京市江宁区西门子公司门前
 
    图片说明:2002年12月13日,由南京雕塑家吴显宁创作的铜雕像约翰·拉贝被竖立在南京市江宁区西门子公司门前。
 
(2)、南京一直铭记着明妮·魏特琳(中国名字华群)女士
A 、中国国民政府于1948年授予魏特琳女士红蓝白襟绶采玉三色勋章,表彰魏特琳在南京大屠杀期间对中国人民的救助。详见下列图片:
 
 
 
B、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曾邀请魏特琳亲属辛迪.魏特琳访问南京、朱成山馆长等纪念馆工作人员还曾两次去美国魏特琳墓地拜祭和吊唁。详见下列图片:
 
 
2005年7月20日,辛迪·魏特琳母女(中)应邀来馆与朱成山馆长交流
 
    图片说明:2005年7月20日,辛迪·魏特琳母女(中)应邀来馆与朱成山馆长交流。
 
2005年7月20日魏特琳的亲属应邀辛迪·魏特琳母女来南京,图为辛迪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纪念馆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展示魏特琳当年保留的证物
 
    图片说明:2005年7月20日魏特琳的亲属应邀辛迪·魏特琳母女来南京,图为辛迪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展示魏特琳当年保留的证物。
 
2004年12月,南京大屠杀赴美资料征集小组往密西根州夏佛若镇,拜谒魏特琳墓,图为南京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曹劲松和朱成山馆长在辛迪魏特琳陪同下冒着大雪向魏特琳鲜花。
 
    图片说明:2004年12月,南京大屠杀赴美资料征集小组往密西根州夏佛若镇,拜谒魏特琳墓。图为南京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曹劲松和朱成山馆长在辛迪魏特琳陪同下冒着大雪向魏特琳鲜花。
 
C、江苏省和南京市还为魏特琳塑造了铜像、南京出版社出版了《魏特琳日记》中文版、中国国家歌舞团还以魏特琳为原型排练并多次演出了《南京1937》。详见下列图片:
 
2002年12月12日,在南京师范大学随园校区(原金陵女子学院)竖立的明妮·魏特琳铜像
 
    图片说明:2002年12月12日,在南京师范大学随园校区(原金陵女子学院)竖立的明妮·魏特琳铜像。
 
《魏特琳日记》中文版于2000年10月由南京出版社正式出版
 
    图片说明:《魏特琳日记》中文版于2000年10月由南京出版社正式出版。
 
中国歌舞剧院以魏特琳历史故事为题创作的大型舞剧《南京1937》2005年以来先后在南京、广州、北京上演。图为扮演魏特琳的演员在剧中
 
    图片说明:中国歌舞剧院以魏特琳历史故事为题创作的大型舞剧《南京1937》,朱成山馆长应邀为该舞剧顾问。2005年以来,该舞剧先后在南京、广州、北京上演。图为扮演魏特琳的演员在剧中。
 
3、南京人民一直怀念着约翰·马吉先生
A中国国民政府于1948年授予马吉先生红蓝白襟绶采玉三色勋章,表彰马吉先生在南京大屠杀期间对中国人民的救助。详见下列图片:
 
 
B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曾邀请马吉先生的儿子大卫.马吉访问南京并接受捐赠马吉摄像机及原版像带,朱成山馆长等纪念馆工作人员两次赴美国马吉先生家里拜访和慰问马吉先生亲属,纪念馆还为马吉先生塑造了半身塑像。详见下列图片:
 
2002年10月2日,约翰·马吉的儿子大卫·马吉(左)应邀来南京,将马吉当年使用的摄影机捐赠给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纪念馆馆长朱成山。图为朱成山馆长接受捐赠。
 
    图片说明:2002年10月2日,约翰·马吉的儿子大卫·马吉(左)应邀来南京,将马吉当年使用的摄影机捐赠给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馆长朱成山。图为朱成山馆长接受捐赠。
 
2002年10月2日,约翰·马吉的儿子大卫·马吉应邀来南京时,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展厅内,在其父亲约翰马吉半身雕像前驻足留影。
 
    图片说明:2002年10月2日,约翰·马吉的儿子大卫·马吉应邀来南京时,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展厅内,在其父亲约翰马吉半身雕像前驻足留影。
 
 
    图片说明:2003年12月1日,江苏省委宣传部陈沈张处长(左二)、龚文俊科长(右一)和本馆研究人员刘相云(右二)、刘燕军(左一),在美国纽约南京大屠杀受难同胞联合会原会长陈宪中等人陪同下,前往纽约大卫.马吉(右三)及夫人(左三)的家中探望并慰问。
 
 
    图片说明:2004年11月24日,南京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曹劲松(右三)和朱成山馆长(右一),在美国纽约南京大屠杀受难同胞联合会原会长陈宪中(左二)等人陪同下,前往纽约大卫.马吉(右二)及夫人(左三)的家中探望并慰问。
 
C、江苏省和南京市在马吉当年传教的南京德胜教堂、现南京第十二中学命名了《约翰马吉先生图书馆》。详见下列图片:
 
2002年10月3日,约翰·马吉图书馆正式在当年约翰马吉创办的德胜教堂旧址,现南京第12中学内正式落成。
 
图片说明:2002年10月3日,约翰·马吉图书馆正式在当年约翰马吉创办的德胜教堂旧址,现南京第12中学内正式落成。
对乔瑟夫先生公开信的公开答复(三)
 
 
 
 
发布时间:(2007-8-22 22:34:21) 来自:本站

 
三、乔瑟夫先生对美国电影纪录片《南京》在南京放映情况的评价不符合实际
 
    乔瑟夫先生指责电影纪录片《南京》:“莱昂西斯在他的电影投资了数百万美元,得到了来自中国中央电视台和中国的电影制片厂的全力合作。当然,如果你有亿万资金,中国所有的便利之门都会为你打开的。不幸的是他的电影不怎么样,没有拿到任何有意义的大奖,在中国只放映了几天就被取消公映,因为中国的观众并没有发现他的电影有价值。”从该片在南京上映情况看,乔瑟夫先生的指责不符合实际。
 
    美国在线泰德·莱昂西斯先生的电影纪录片《南京》在拍摄中,其导演比尔及其摄制组人员来南京实地采访了大量的幸存者、见证人,去日本采访了当年加害的日本老兵,还专门派人来本馆查找和拷贝了大量资料,并听取了包括朱成山馆长在内的南京一批专家的意见。由于拍摄的基础工作扎实,并广泛听取和吸纳方方面面的意见,所以该片以客观平实的手段,反映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的历史,放映时在中国各地受到了广泛好评。
 
    自7月10日在南京首映以来,每天观众爆满,至今仍在放映,经久不衰,得到了南京大屠杀幸存者、专家学者和各界群众的一致好评,被称为是有史以来有关南京大屠杀的最好一部历史纪录片,其艺术性也达到了新的高度。南京一民营企业家自发地自费为观众买票,邀请市民们观看,南京大屠杀幸存者佘子清老人还自费印制了宣传材料,分发给观众。为了满足观众强烈需求,电影《南京》在本馆建设工地和附近居民社区还分别放映了专场。据了解,由于南京市民的要求,南京有关方面已决定将《南京》一直持续放映到今年12月份,估计在南京放映超过100场次。此外,据报道,《南京》电影在中国北京、济南、重庆等城市放映时,也受到了欢迎和好评。(完)
 
转载自:http://www.nj1937.org/rss_show_news.asp?id=1520 

23:35 发表在 南京屠杀 | 查看全文 |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