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三, 一月 24, 2007
中方曾转告日方胡锦涛年内访日可能性不大
01.24 10:50
【共同社1月24日电】共同社23日获悉,日本前文部科学相、自民党成员小坂宪次等人本月中旬访华之际,中方高层曾透露,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今年恐怕难以对日本进行访问。
link
20:55 发表在 中日关系 | 查看全文 | 评论 (0)
星期日, 一月 21, 2007
日中两国同意互派两万人规模的访问团
01.21 13:36
【共同社北京1月20日电】日本自民党的国会对策委员长二阶俊博、公明党的国会对策委员长漆原良夫20日下午访问中国,在北京与中国国家旅游局局长邵琪伟举行了会谈。据日方消息,日方在会谈中提议,为了纪念日中邦交正常化35周年,双方互派两万人以上规模的访问团访问对方国家的主要城市。中方对此表示同意。
据悉,日方还通报中方,为扩大中国游客赴日旅游,将新增沈阳和大连为赴日旅游签证发放地。而此前只有北京、上海、广州和重庆的日本使领馆可向中国旅游团发放签证。
link
22:25 发表在 中日关系 | 查看全文 | 评论 (0)
星期五, 一月 19, 2007
日本驻沪总领馆悄悄修复 中方全面负责维修工作
张三按:相关背景请参考:2005反日风潮
日本驻沪总领馆悄悄修复 中方全面负责维修工作
2007年01月19日 13:34:10 来源:新华网[提要] 日本驻沪总领馆的修复工作在悄悄,外届几乎毫无察觉。领馆受损始于2005年的那场涉日风波,而受损的建筑物在相隔了20个月后才开始维修,难免让人联想到中日关系从2005年跌至冰点到2006年9月后又整体趋暖的“大气候”。

...
21:50 发表在 中日关系, 立此存照 | 查看全文 | 评论 (0)
星期三, 一月 17, 2007
丰田公司在华汽车销量大幅增长68%
01.17 22:37
【共同社北京1月17日电】日本丰田汽车公司的中国法人17日公布,2006年公司在华汽车销量(包括进口车及商务车)与去年相比增加了68%,达到 30.8万辆。公司2007年的销售目标为40万辆以上。丰田公司正努力赶超在华销量首位的美国通用(GM)公司和第二位的德国大众(VW)公司,这两家公司2006年的销量分别约为88万辆和71万辆。
丰田公司2005年在华销量仅为18.3万辆,由于2006年起开始在中国生产的“凯美瑞”销势良好、进口的“雷克萨斯”也颇受欢迎,2006年的最终销量超过了预计的28.7万辆。
link
21:10 发表在 中日关系 | 查看全文 | 评论 (0)
星期日, 一月 14, 2007
日中首脑举行会谈 温家宝将于4月访日
01.14 21:45
【共同社菲律宾宿务1月14日电】日本首相安倍晋三14日下午在菲律宾宿务同中国总理温家宝举行了会谈,双方就温家宝于4月中旬访日达成共识。
会谈伊始温家宝就指出,虽然日中关系正在向前发展,但在双边关系更趋牢固的道路上还存在着不小的困难。由于今年正值日中战争(中国称抗日战争)开战70 周年,因此温家宝还强调,对中国而言今年是极其敏感的一年,希望日方能妥善处理好历史问题。因为安倍在参拜靖国神社等问题上含糊其辞,所以有意见认为这一发言是为了对安倍的“暧昧战术”形成牵制。
对此安倍回答说:“日本将谦虚地回顾过去的历史,继续走和平国家的道路。”并以此向中方寻求理解。
此外,由于中国自2003年起停止从日本进口大米和牛肉,安倍在会谈中表示,“希望能推动谈判”。温家宝表示愿意对此进行积极的研究。安倍还谋求中国在解决朝鲜绑架问题上提供协助,温家宝则表示愿意提供必要的帮助。
...
22:15 发表在 中日关系 | 查看全文 | 评论 (0)
环球财经:日资如何布控中国钢铁市场
三井“潜入”
外资如何布控中国钢铁市场
本刊特约记者 张凌 本刊记者 邵振伟从宝钢的成立到最近两年令人不堪回首的铁矿石谈判,众多的钢铁大事件都和日本三井等公司有着微妙的联系。
中国钢铁行业保持有许多“世界之最”。中国钢产量已经连续9年居世界第一位,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钢铁生产国、最大的钢铁消费国。然而,《环球财经》记者调查发现,如此的“钢铁盛世”与实际的中国汽车用钢及其他方面钢铁高端产品相比,显得很不协调。
据悉,目前国内各钢铁企业在汽车用钢项目上的生产技术能力有限,特别是用于轿车生产的高端汽车用钢更是匮乏,市场上超过50%的汽车用钢依赖海外进口。其中,冷轧薄板技术,尤其是高档汽车面板作为“高科技产品”,技术被卢森堡阿塞诺、新日铁、韩国浦项、德国蒂森克虏伯钢铁等为数不多的几家外资钢铁巨头掌握。
在这样的全球产业格局面前,中国的钢铁企业选择了与国外企业合资生产。在很多行业流行过的“以市场换技术”的做法在钢铁领域再一次出现。
...
21:30 发表在 中土, 中日关系 | 查看全文 | 评论 (0)
探索日本崛起宜多用显微镜——《大国崛起(日本篇)》观后
毕邻:探索日本崛起宜多用显微镜
2007-01-13央视拍摄的系列电视片《大国崛起(日本篇)》为中国的发展和现代化提供借鉴,但忽略了日本崛起至为关键的三个部分,那就是以强者为师的开放心态、敬业精神和重视全民教育。
中国中央电视台於二零零六年岁末播出大型电视纪录片《大国崛起》,对熟悉世界史的人而言,也许并无太多新意,但却引人注目地显示,北京终於跳出悲情史观的樊篱,开始理性地审视近代世界史,甚至在某种程度上颠覆了中共建政后的一整套历史观。
...
20:55 发表在 中日关系 | 查看全文 | 评论 (0)
日本曾计划向满洲10年输送500万移民
20世纪30年代,日本计划10年间向中国移民500万人,占当时日本全国总人口的八分之一
日本对华移民计划曾被列七大国策之一
( 2006-01-15 11:07:01 ) 稿件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5版日本曾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有纲领、有计划地向中国东北进行了五次大规模带有侵略性质的移民,最终目标是从1937年起利用10年时间,向东北实施移送100万户、500万人的庞大移民侵略计划。
五次大规模“集团移民”
“日本遗孤”现象早已清楚地证明日本对中国东北实施移民的侵略事实。不过,由于日本在二战战败后大批销毁了关于东北移民的大量文件,对有关方面澄清历史真相和研究这个问题造成了较大的困难。
...
20:50 发表在 中日关系, 资料 | 查看全文 | 评论 (0)
星期六, 一月 13, 2007
中国人误读的世界:韩国人爱国不买日货
http://news.tom.com 2007年01月08日 10时17分 国际先驱导报
误读二:韩国人爱国不买日货
【常见误读】国内不少媒体在报道韩国时往往喜欢选择自己中意的角度,把韩国人描绘成了民族情结深厚的“政治动物”,而其国民不买日货、为抗议日本不惜断指都成为误读的“论据”
国际先驱导报特约撰稿元涛发自首尔
刚到韩国时,我问过一位教授朋友:韩国为什么很少见到日本车?教授一愣:这也是问题吗?我跟着一愣:这怎么不是问题?后来我承认,这确实是个假问题,就好像有一段时间我经常会问韩国朋友“为什么不吃豆角”,他们同样无法回答一样。
也就是说,在韩国人不买日本车这件事上,我们的理解与实际情形是有差异的。对韩国人而言,韩国车质量不差,服务很好,价格不贵,买它是很平常的事情,与爱国不爱国无关。相反,如果韩国车毛病多多,价格昂贵,不管是谁再喊爱国的口号,大家也不会买。
...
01:10 发表在 中日关系 | 查看全文 | 评论 (1)
星期三, 一月 10, 2007
俞天任:都是翻译惹的祸?——《男人们的大和》观后
【原创】都是翻译惹的祸? [俞天任] 于:2007-01-02 04:23:26
电影《男人们的大和》是一年前的电影了。老冰当时没有看,说实话老冰对黑泽明之后的日本电影没有兴趣,总觉得日本电影主题领先,观点幼稚,总是为了说明一个只是在幼儿园的教室里才会被提出来的论点。加上技巧和技术也没有可看之处,在日本十几年,进影院次数很少,日本电影更是没有看过。
去年底,有朋友在博客上问我对于《男人们的大和》的意见。老冰因为当时还没看,所以不能回答,只好去影院看了看,算破了一个例。看完以后除了监制和片尾曲之外没有留下什么印象。监制是前伊藤忠商事董事长,被称为“昭和三大名参谋”的原大本营参谋,关东军作战参谋濑岛龙三中佐,老冰当时的参谋系列正好写到他;片尾曲则是老冰最喜欢的日本歌手长渊刚唱的,他的那首《干杯》(中文名《为往事干杯》)已经是风靡中日两国十几年了。除了这两点外好像没有留下任何印象。也就忘了这件事了。
...
23:20 发表在 中日关系 | 查看全文 | 评论 (0)
星期二, 一月 09, 2007
三台电脑被我党没收 郭泉要为砸王直墓向日本道歉
张三按:转载时隐去了QQ、电话、邮件后三位。
转贴:郭泉为砸王直墓道歉
刘大卫 (2007-01-06 17:56 阅读人次:154)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郭泉为砸王直墓道歉。
郭泉,男,1968年生。1999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哲学系中国哲学专业,获哲学博士学位。1999年至2001年在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做博士后研究。2001年留校任教。历任文学院研究生班主任、成人教育办公室主任、院长助理、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编辑部主任。现为中国民主同盟南师大文科主委、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05年,日本有人为明代倭寇王直在其家乡修建墓碑。就在网络和舆论仍对王直的功过是非激烈争论的时候,南京师范大学的教师郭泉和浙江丽水学院的一名教师用自己的行动表明了自己的态度,1月31日晚,这两位老师带着自备的斧头和榔头来到了安徽歙县,在找到了王直的墓后,将刻有王直名字的墓碑和刻有日本人名字的“芳名塔”砸毁。
20:50 发表在 中日关系, 立此存照 | 查看全文 | 评论 (4)
星期一, 一月 08, 2007
共同社:胡锦涛接受邀请或于6月访问日本
张三按:新华社报道未提及相关内容。和上次安倍首相访华安排、王毅大使宣示中日友好是中国国策一样,中国老百姓没有必要知道吧。前几日曾有未经证实的报道,中国有意让温家宝代替胡锦涛出访日本。
23:05 发表在 中日关系 | 查看全文 | 评论 (0)
01.08 21:13
【共同社北京1月8日电】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8日下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了来访的日本公明党代表太田昭宏。太田邀请胡锦涛于6月访问日本。胡锦涛欣然接受邀请,并请太田转告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希望在双方方便的时期访问日本。
胡锦涛称日中关系是最重要的双边关系,表示希望促进首脑之间的交流。如果胡锦涛访问日本成行,将是1998年11月江泽民访日以来中国元首再次访问日本。
星期日, 一月 07, 2007
“郁达夫之死”余波未平——“日本学者怒告中国学术堕落”有续篇
“日本学者怒告中国学术堕落”有续篇
本报记者 林近秋
《日本新华侨报》去年5月8日在头版刊载《郁达夫之死再起波澜——日本学者怒告中国学术堕落》一文,披露日本学者铃木正夫状告浙江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副研究员罗以民侮辱铃木正夫学术人格,更捏造与铃木正夫的所谓“对话”来全盘否定铃木正夫学术成果的种种行径,在国内外激起强烈反响。
去年年12月7日是郁达夫诞辰110周年纪念日, 12月6日至8日,在郁达夫的故乡浙江省富阳市举办了大型的著名作家郁达夫烈士诞辰110周年纪念大会和国际学术研讨会。在研讨会上,浙江省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研究员吴光提交了题为《学术探讨要凭证据、讲理性,坚持实事求是态度》的短短2页的论文,“质疑”铃木正夫,并对本报去年5月8日的报道“很不满”,而在11月底,本报编辑部连续收到罗以民的三封电子邮件,要求本报在学术研讨会前发表他的文章。为此,本报记者再度对这一公案进行了追踪采访。
一、罗以民的三封邮件
...
21:40 发表在 中日关系, 学而 | 查看全文 | 评论 (0)
星期四, 一月 04, 2007
共同社:日美将研究台湾海峡“有事”的应对计划
◆独家:日美将研究台湾海峡“有事”的应对计划
02:05 发表在 中日关系 | 查看全文 | 评论 (0)
◆分析:日本着手加强西南方面军事力量
01.04 06:59
【共同社1月4日电】据多名日美关系人士透露,为了在台湾海峡发生“有事”时做出应对,日美两国政府已基本达成一致,将就美军和自卫队的共同应对计划展开讨论。两国的外交和防卫当局将从2月起就台湾海峡的若干种“有事”进行研究。日方将依据《周边事态法》探讨加油、医疗等“后勤支援”的可能性,但这势必将招致中国的强烈反对。同时,日本政府以往一直对台湾问题是否适用《周边事态法》态度不明确,此举也必将涉及与以往见解的整合性问题。
日美两国在2005年2月就“共同战略目标”达成协议,并将之作为驻日美军整编前提。战略目标明确写道,在力争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同时,将在亚太地区 “维持能够应付对日美造成影响事态的能力”。而此次制定的应对计划正是这一战略目标的具体化表现,从中可以看出美国对中国崛起所抱有的根深蒂固的警惕心。
日本着手加强西南方面军事力量
01.04 07:11
【共同社1月4日电】在日美两国准备就台海“有事”讨论共同应对计划之际,日本防卫厅目前正在根据防卫大纲和中期防卫力整备计划(简称:中期防),加快改编原本为防备前苏联军队入侵的自卫队“北方防线”,转而加强九州和冲绳等西南方面部队的人员和装备。这一军事调整目前是为了防备朝鲜半岛的“有事”情况,但从中长期来看,这是针对军备迅猛增强的中国采取的行动。
由于1996年时任美国驻日大使的华特.蒙代尔曾表示,尖阁列岛(中国名:钓鱼岛群岛) 在日美安保条约的对象之外,所以日本防卫厅的计划中还暗藏着通过探讨共同应对计划,来确保美军参与日本岛屿防卫的心机。
li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