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一, 八月 20, 2007
《南京梦魇》制片人揭露中美反日分子真面目
张三按:已经证实该信确实为约瑟夫博士所发,MITBBS网友已经捐款过万。丁元是所谓美国世界抗日战争史实维护会发言人;朱成山是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馆长,都是在反日阵线上以正义面目出现,非常活跃的代表性人物。多个中文媒体报道,无视新闻中立的职业规范,蓄意忽略了这关键的一段。该片中文制片人吴海燕在MITBBS证实说:
“我不关心Ignatius Ding或者史维会还做了什麽, 我只知道有人证物证可以证明2005年6月27号电影的首次公映会上, 史维会以Ignatius Ding为首的7/8个人 steal the show. 我还有更多的证明可以显示,在之后的两年里, 制片人个人和这部电影频繁遭到对方攻击.”
至于片子本身,作者不懂中文、不懂日文,没有相关任何历史学家作顾问,根据张纯如错漏百出、被中美日历史学家严厉抨击的小说改编,连中外学界一致公认为伪造的田中奏折都至今仍然挂在网站首页的,可能有任何公信力么?
...
18:40 发表在 中日关系 | 查看全文 | 评论 (0)
星期六, 八月 18, 2007
中日联合调查显示中国人对日印象大为改善
张三按:我早几年就说过的,愚民是只配被洗脑的。所以也当然能被洗回来。
◆调查显示中国人对日印象大幅好转
08.17 22:07【共同社北京8月17日电】日本的非营利组织“言论NPO”与北京大学17日发表5月在日中两国实施的联合舆论调查结果。结果显示,与去年相比中国人对日印象有大幅改善,日本人对中国的印象也不再继续恶化。
日中关系由于前首相小泉纯一郎参拜靖国神社而恶化,但去年10月安倍晋三访华后不断好转,这个事实在调查结果中也得到了反映。
调查表明,对“这一年对日本的印象好转了吗”的提问,回答“好了许多”、“好了一些”的中国人占50.5%,比去年的32.8%有大幅上升。
同样在日本,面对“这一年对中国的印象好转了吗”的提问,回答“好转了”的比例是18.8%,是去年的2倍以上。但是“变坏了”仍占27.1%,与中国的4.3%形成鲜明的对比。
23:10 发表在 中日关系 | 查看全文 | 评论 (0)
星期三, 八月 15, 2007
在日网友讨论为何中国大米不如日本大米
中国大米为何不如日本大米——与龙之醒商榷
东京博士 (发表日期:2007-08-15 10:57:35 阅读人次:1234 回复数:57)小龙搞错了,你赞美你的家乡米,我不反对,东北大米的确与日本大米有一拼。
据未考证信息,本人觉得日本大米的祖宗恰恰可能是中国的东北大米,至少满洲时代给了日本人战后的大米研究科技提供了很好的原料(其他还有拉面饺子文化也是),以至于日本大米事实上超越了中国的东北大米,这个超越并非小龙说的宣传的作用,因为大米的好坏不仅仅是地里长得怎么样,与后期加工运输保存包装都有很大的关系,如果退一万步,俺们先承认日本地里的大米其实不如东北大米的话,那么在货架上销售的日本大米优于东北大米的原因在于何处,那就不言自明了。
...
21:15 发表在 中日关系 | 查看全文 | 评论 (0)
星期二, 八月 14, 2007
日本大米在北京销售一空告诉了我们什么
才十几天,日本大米在北京已经被卖完了。
2003年禁止日本大米进口之前,日本每年出口中国的也不过只有几吨;而这在今天,也就是几天的总销量。
可见所谓“血性”的作用,是非常有限的。以前网上有很多很多人年年讲月月讲日日讲日货一等留自己、二等出口欧美、压仓货才出口中国,说日本车质量差不安全,买了日货就是给日本人造枪炮子弹,这次又火热炒作日本大米是老早给中国淘汰的货色。但奇怪的是,这样每天千千万万人日以继夜、铺天盖地的网上宣传,在现实中却毫无影响。日货在中国受欢迎的程度始终无人可及;去年日本车在日本国内销售还有所下降,全靠海外销售才创下良好业绩,而立下首功的就是十三亿中国人。
...
21:00 发表在 个人文章, 中日关系 | 查看全文 | 评论 (0)
星期五, 七月 27, 2007
《南都周刊》:愤青的狂暴已经接近病态
张三按:还只是“接近”?
张闳:愤青的狂暴已经接近病态
策划:林斌执行:谢海涛景锦受访人:张闳上海同济大学哲学系主任、文化批评研究所教授。
理想主义愤青时代
南都周刊:据说“愤青”一词本源自上世纪六十年代的西方,指欧美左翼思潮中,那些主张颠覆传统社会价值的叛逆青年。在中国大陆,最早的愤青是指那些上山下乡的知青,你认为是什么具体原因促使愤青在“文革”前后的产生?和国外的愤青相比,他们有哪些异同点?
...
00:20 发表在 中日关系 | 查看全文 | 评论 (0)
星期日, 六月 24, 2007
葛红兵:化解中日矛盾 关键在于中国
中国 | 2007.06.22
化解中日矛盾 关键在于中国
自从在博客上发表了“中国:你该如何纪念二战?”一文之后,上海大学教授葛红兵成为了千夫所指的焦点。文章发表之后短短几天,葛红兵就收到了700多封诅咒他的来信。曾经称自己是“一名有自闭倾向、难以跟世界交流”的葛红兵教授在接受德国之声中文网的采访时袒露了自己的心声,阐述了自己对中日关系前景的看法。
中日仇恨,中方也有责任
葛红兵博客上原文的题目是“中国:你该如何纪念二战?”但是各网站转载之后,文章的题目被改成了“中国纪念抗日战争意在宣扬复仇”;该文章之所以在网上被“批斗”,是因为有人引用葛红兵的话说“二战中,日本人酿下的恶果,不仅是日本单方面的责任,中国也有责任。”但是德国之声记者并没有在葛红兵的博客中看到这句话,是葛红兵迫于压力修改了原文,还是其他什么原因,德国之声记者向葛红兵求证。
...
11:55 发表在 中日关系 | 查看全文 | 评论 (1)
星期四, 六月 07, 2007
马立诚:历史问题不应成为中日关系的核心问题
文章提交者:美体中人 加帖在 猫眼看人 【凯迪网络】 http://www.kdnet.net
马立诚博客中国访谈核心提示:
●如今日本已经是一个稳定的民主国家。
●解决中国的问题,最好的方式是渐进改良。
●“汉奸论”的流行是狭隘民族主义狂热的表现。
●历史问题不应成为中日国家关系间的核心问题。
●从法律的角度来看,对日本发动战争的责任的清算已经进行了。
访谈嘉宾:马立诚(著名政论家)
访谈时间:2007年5月25日
访谈地点:北京人民日报社
主持撰稿:冯一刀 原始链接 http://bbspage.bokee.com/gdft/mlc2007/01.htm
马立诚,这位前《人民日报》评论部主任编辑、凤凰卫视评论员,出版过《交锋——当代中国三次思想解放实录》等畅销书的著名政论家,自从 2002...
21:20 发表在 中日关系 | 查看全文 | 评论 (0)
共同社:李登辉参拜难以改变日中关系大局
◆热点:李登辉参拜难以改变日中关系大局
06.07 23:12
【共同社6月7日电】台湾前总统李登辉7日参拜了靖国神社。中国政府虽然对“默认”此举的日本政府表示了不满,但多数意见认为正趋于改善的日中关系不至因此恶化。日方正冷静应对。而以阻止台湾独立为最优先课题的中国更担心李登辉的参拜引起日本国民的共鸣。如果日本的“亲台气氛”高涨,支持台独的势力必将增强,而中国的批评或将导致日台更加接近。对日问题专家担心日中关系由此陷入一种“恶性循环”。
▽愤怒
熟悉日中关系的中国共产党有关人士分析李登辉的最大意图在于给日本国民一个印象:他没有屈服中国政府的压力而参拜了靖国神社。
如果支持李登辉参拜靖国神社的日本人增加,日本舆论的矛头将转向在参拜问题上态度谨慎的安倍晋三首相,这或将动摇安倍重视对华关系的姿态。中国担心的正是此点。
...
21:15 发表在 中日关系 | 查看全文 | 评论 (0)
星期二, 六月 05, 2007
首批中国大学生访日得到日方高度评价
恐怕还是有名校而且特别挑选过的缘故吧,不能代表扩招后学生的普遍水平。但中国名校本科生中的佼佼者,学习能力上的素质相信比任何世界名校都不逊色。因为文化的差异,中国学生应该也比日本学生放得开。
◆“中国学生实在棒”访问团得到日方高度评价
06.04 19:06
日航接待中国大学生访问团
日航接待中国大学生访问团
“走近日企•感受日本”中国大学生访日项目今年启动,首批北京高校大学生4日上午参观了日航位于...
【共同社6月4日电】(记者 夏良根)由中国日本商会和中国日本友好协会主办的“走近日企•感受日本”中国大学生访日项目今年启动,目前正在日本访问的首批大学生4日上午参观了日本航空公司位于羽田机场附近的维修维护现场和客舱培训中心。
...
00:05 发表在 中日关系 | 查看全文 | 评论 (0)
星期日, 五月 20, 2007
对日诉讼日本律师团部分名单
张三按:从《南方周末》报道得知,对日战争索赔的民间诉讼,可能以日本法庭用法律文件形式,多次认定日军侵略罪行,而告一段落。特列出无私帮助中国原告的500多位日本律师中这214位的名单,以资纪念。名单整理自长期追随日本友人,从事对日索赔事业的日本华人王选女士的博客。
23:30 发表在 中日关系 | 查看全文 | 评论 (0)
共同网- Story
东京中央区银座1-8-21第21中央大厦6楼
律师:土屋公献
东京港区西新桥2-3-8藤井大厦3楼
律师:一濑敬一郎
东京新宿区新宿1-1-7(科斯莫)新宿御苑大厦5楼星期三, 五月 16, 2007
共同社终于报道松冈洋明的事情了
【共同社北京5月15日电】共同社15日获悉,一名64岁的日本慈善家松冈洋明向中国教育部干部的妻子借出的7000万日元(约合447万元人民币)慈善事业资金,被这名干部上司的儿子挪作他用而迄今没有返还。中国方面的支持者认为“这是辜负(他人)善意的行为”, ...
china.kyodo.co.jp/modules/fsStory/index.php?sel_lang=schinese&storyid=42619
此前多个中文媒体已经报道了。《中文导报》报道见:
日本老人助学中国巨款,落驻日官员陷井
23:05 发表在 中日关系 | 查看全文 | 评论 (0)
星期二, 五月 08, 2007
共同社:温家宝访日过后中国掀起肯定性对日论调
05.07 22:43
【共同社北京5月7日电】自中国总理温家宝4月访日期间对日本战后的和平发展作出积极评价之后,中国学者间迅速掀起了肯定性的对日论调。
虽然之前的主流论调是在历史等问题上批判日本是军国主义,但中国有很多学者看领导脸色行事。对此某政府研究机构的研究员不无讽刺地指出,如果领导班子回复到反日主张,那么批判的论调将再次成为主流。
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的研究人员在中国报纸上发表文章支持温家宝的政治姿态称,没有过度强调历史问题,而是正当评价了日本战后的和平发展以及对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援助,指出为了同日本构筑“战略互惠关系”,中国也应当积极向日本施加影响。
中国报纸《南方周末》在社论中引用邓小平在1978年访日后即开始实施改革开放政策一事指出,中国的改革开放借鉴了日本,并强调为了实现社会公正、技术立国以及重视教育等目标,现在仍应多多向日本学习。
...
00:40 发表在 中日关系 | 查看全文 | 评论 (0)
星期二, 五月 01, 2007
唐家璇:胡锦涛或于明年早些时候访日
04.30 13:22
唐家璇会见日中友好议联会长
唐家璇会见日中友好议联会长
中国国务委员唐家璇与日本日中友好议员联盟会长高村正彦举行会谈。29日下午摄于北京。(共同社)
【共同社北京4月29日电】中国国务委员唐家璇在北京与到访的日中友好议员联盟会长、日本前外相高村正彦举行会谈时透露,胡锦涛主席已经指示中国外交部门就其访日的时期进行调整。唐家璇表示,胡锦涛的访日以明年“早些时候”为宜。
就今后的日美关系,唐家璇表示,希望日美同盟的充实能有利于世界与本地区的和平发展。他对日本首相安倍晋三访美时提出的强化日美同盟的方针表示理解。唐家璇做出上述发言可能是由于中方不希望在安全保障问题上加深与日美间的紧张。
唐家璇认为安倍对美国的访问取得了成功,表示希望日美、日中关系良性互动。
...
11:20 发表在 中日关系 | 查看全文 | 评论 (0)
星期五, 四月 20, 2007
日本连续两年居中国人出国目的地首位
04.19 21:08
【共同社北京4月19日电】中国公安部19日宣布,2006年中国人最多的出国目的地为日本,有128万零25人,比去年增加了14.6%,日本连续两年位居首位。对此,中国出入境管理局的负责人表示:这说明日中之间的人员往来非常密切。其它目的地国家的顺序为:韩国、泰国、俄罗斯、美国。
入境中国的外国人数统计显示,日本以374万5929人仅次于韩国位居第二,接着依次为俄罗斯、美国、马来西亚。(完)
link
23:55 发表在 中日关系 | 查看全文 | 评论 (0)
共同社:温家宝日本国会演讲稿为其亲笔写就
04.18 15:17
【共同社北京4月18日电】据日本驻北京的外交人士17日透露,此前出访日本的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对于自己12日在日本国会发表的演讲表示,整篇演讲稿一字都不马虎,全部是自己费尽心思写成的。
对于漏读演讲稿中的一部分一事,该外交人士认为这并非有意,而是之前听众热烈鼓掌导致温家宝一时疏忽而漏读。演讲稿中漏读的部分是中国支持日本战后走“和平发展之路”的一段。(完)
li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