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二, 一月 02, 2007
共同社:日美举行联合军演 假想中国进攻钓鱼岛
◆分析:从日美联合军演解析美国对华战略
12.30 02:02【共同社12月30日电】11月份日本海上自卫队与美国海军曾假想中国武力进攻尖阁列岛(中国名:钓鱼群岛)进行了联合军事演习。此次军演实际上正体现了美国的对华战略。由于中国正在迅速扩充军备,因而美国将其看作是“潜在的威胁”,希望通过日美同盟联手抑制中国的敌对性崛起。
日本防卫厅干部坦言称:“在20世纪90年代,美国根本不会进行这样的演习”。美国原本始终坚持尖阁列岛的主权问题“是日中两国间的问题”,避免介入其中。但从前几年开始,美国的这一态度逐渐转变为“(如果中国进攻尖阁列岛,)将根据日美安保条约采取防卫行动”。
美国在今年2月发表的四年一度的国防评估报告(QDR)中警告称,中国“具有最强大的潜在军事竞争力,美国的优势很可能会逐步丧失”,并指出“美国和盟国必须‘预防’(中国)走上敌对道路”。
...
00:20 发表在 中日关系, 钓鱼岛 | 查看全文 | 评论 (0)
星期六, 十二月 30, 2006
日本战后首位防卫大臣久间章生是个“鸽派”?
撰文 叶杏丽
2006/12/28, 周四
12月26日是西洋的拆礼日(Boxing Day),对日本政府而言,这日也有一份大礼要拆:内阁在这天正式批准了政令,将防卫厅升格为“省”的日期定于元月9日。日本政府会在这天举行防卫厅升格纪念仪式,而届时防卫厅长官久间章生将摇身成为“防卫大臣”。这位日本战后首任防卫大臣反对参拜靖国神社,又指日本不应“轻率讨论”是否该拥有核武,安倍起用他当国防大臣,似有消减亚洲邻国对防卫厅升格一事戒心的意图。
久间于2006年9月随着安倍拜相而获任用,其后发表过不少瞩目的言论。对中国人来说,近期有关他的新闻当中,印象较为深刻的当数他反对参拜靖国神社一事。就在国会通过让防卫厅升格后几天,久间于12月18日首次接受外界专访,访问机构是路透社。当时他表示,绝不会到靖国神社参拜,原因是在二战时的日本首相东条英机仍然被供奉在那里。
...
00:40 发表在 中日关系 | 查看全文 | 评论 (0)
星期日, 十二月 24, 2006
在日被害中国人七成以上为中国人所杀
前些天看到共同社消息,特地查了一下中文报道,结果罗列如下。虽然只是一豹,但能反映大概。值得深思的是,尽管在日中国人犯罪严重、在华中国人反日严重,在日中国人仍然并不受歧视。
00:00 发表在 中日关系 | 查看全文 | 评论 (3)
12.21 15:08
有些小白自以为得计,以“桔生南为桔,生北则为枳”为在日中国人的犯罪辩护,嘿嘿岂不知这根本是在为日本人南京大屠杀辩护?“桔生南为桔,生北则为枳”嘛:)
-
共同社快讯:12.18 17:22 四名涉嫌中国留学生池袋遭打致死的中国人被捕
结合上次查的:
以下是凶手已明:
2000年9月22日,筑波大学大学院中国留学生许昕(当时29岁)和其在日本工作的丈夫顾京奇(当时39岁)被同学中国人薛松用刀杀害在春日部市绿町的公寓停车场;
2001年2月26日早上6时30分,中国留学生刘苏秦在日本崎玉县江南町遇害,凶手是中国人;星期四, 十二月 21, 2006
日美情报合作迈向制度化 意在掌握中朝军事动向
【共同社12月21日电】21日据多名熟悉日美关系的消息人士透露,日美两国政府日前就签署“地理空间情报合作官方文件”达成了一致,并将于22日在文件上正式签字。今后两国将相互提供各自所掌握的世界各国地形、航道等地理方面的详细数据,使情报合作向制度化迈进。
据分析,由于朝鲜核试验、导弹试射及中国海军在太平洋频繁活动正在使东亚地区的安全局势发生变化,日美双方共享朝鲜、中国等国的军事情报正是此次合作的主要目的。同时,此举也可为已提升为“本来任务”的自卫队海外派遣提供侧面支援,而伴随驻日美军整编逐步实现的日美军事一体化也将更上一个台阶。
link
14:25 发表在 中日关系 | 查看全文 | 评论 (0)
透过细节看日本
来源:中国商业评论 汪中求 发布时间:2006-12-19
今年夏天,笔者作为中国精细化管理考察团的一员,对日本的企业、大学和政府的招商机构进行了为期一周的考察。一周的所见所闻,我们对日本企业、机构的精细化管理有了深切的体会,更让我们感到震撼的是,这种精细化思想已经深深根植于这个国家的方方面面之中。一位中国教授说:“即使中国现在跟日本在一个起跑线上,我们也未必能够赶上日本。”
虽然时隔半年,但我觉得有必要将一些见闻记录下来。而当我准备将此文公开发表的时候,我却不由得担心:会不会有人看了此文,就认定汪中求没有民族自尊心了呢,甚或干脆就说我已经是今日的汉奸?
压力驱使着日本人拼命工作
日本人背后似乎有一只看不见的手,驱使着他们拼命地工作,而且在工作中互相督促、精益求精。
自觉遵守与相互督促
...
00:40 发表在 中日关系 | 查看全文 | 评论 (1)
星期一, 十二月 18, 2006
共同社评出2006年日中关系十大新闻
12.15 19:05
【共同社12月15日电】共同社中文部门(共同网)15日评选出2006年日中关系十大新闻。日本新首相安倍晋三上任后实现访华,给冷却的日中关系带来转机,但不稳定因素仍横亘在两国之间。
1、日本首相时隔5年访问北京 双方提出“战略互惠关系”
安倍晋三9月底当选日本新首相,10月8日作为日本首相时隔5年访问北京,与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举行了首脑会谈。双方在会谈后发表联合新闻公报,表示 “让政治和经济两个车轮强力运转”,提出“努力构筑基于共同战略利益的互惠关系”。11月日中首脑在越南亚太经合组织峰会时再次举行会谈。但安倍在靖国神社问题上仍采取不表态的“模糊战术”,给日中关系留下不稳定因素。
2、2006年日中贸易总额预计突破2000亿美元
...
00:00 发表在 中日关系 | 查看全文 | 评论 (0)
星期五, 十二月 15, 2006
一万名加入国军的日本兵
历史解密:上万日军帮蒋介石打内战被解放军全歼
http://www.sina.com.cn 2005/04/15 11:39 环球时报
在攻打太原的战斗中,阎锡山收编的部分日军被我军俘虏。最前面戴眼镜者为阎锡山部第十总队少将副队长李诚(原名山田岩)。
作者:王风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但直到1949年,还有不少日军在中国的土地上作战。
他们总人数曾达到1.5万人,他们武器精良,身穿国民党军装,但最终没有逃脱覆亡的命运。
阎锡山亲自动员日本兵
...
12:25 发表在 中日关系 | 查看全文 | 评论 (0)
三万名加入共军的日本兵
凤凰网 > 凤凰周刊 > 2006年26期(总第231期) > 机密档 > 正文
出版日: 2006年9月15日
我认识的四野日本老兵
“我们很感激一部分日本人,他们在解放战争时期,作为医生、护士、技术员参加了解放战争,这些更增强了我们与日本人民缔结友好关系的信心。日本的军国主义确实是残酷的,但协助我们的日本人民有很多。”
上述讲话是国务院总理周恩来1956年6月27日在接见日本代表团时说的。不过,它曾很长时间几乎不见诸国内报端,沉寂近30年后,这段话背后的历史逐渐为人所知。而我则无意中扮演了这一历史进程的见证者,并与部分当年四野的日本老兵成为朋友。
四野原来曾有日本兵
1990年4月,我时任陕某师政治处主任,一天接到上级通知,要我参加接待从日本来的“第四野战军日籍战友回娘家访问团”。
...
01:20 发表在 中日关系 | 查看全文 | 评论 (0)
星期二, 十二月 12, 2006
从“最后关头”到“自卫抗战”
——蒋介石为首的国民政府是如何下定决心抗击日本侵略者的?
李广民
从1935、1936年的中日交涉中,已隐约发现蒋介石对日政策的变化。1936年的二·二六事变和其后日本政府的法西斯化,使蒋介石对中日关系的前途更加忧虑。他认为激进军人对日本政府的操纵,势必使已见“好转”的中日关系出现严重的倒退,日本激进军人的要求也必然超越中国退让的底线,中日间的战争将不可避免,而且为期不远了。实际上,在1935年11月召开的国民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蒋介石就宣布,“以不侵犯主权为限度,谋各友邦之政治协调,以互惠平等为原则,谋各友邦之经济合作,否则即听命党国,下最后之决心”。...
01:05 发表在 中日关系 | 查看全文 | 评论 (3)
星期六, 十二月 09, 2006
日本邀请中国首脑明春来访
DWNEWS.COM-- 2006年12月10日0:11:39(京港台时间) --多维新闻
BBC中文网/日本外相麻生太郎星期六(12月9日)提出邀请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或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于明年春天到日本访问。
麻生太郎是在菲律宾宿务与中国外长李肇星会面时提出这个邀请。李肇星并无做出明确回应,但对日方表示感谢。
中日双方也同意在12月26和27日举行专家会议讨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侵华的历史问题。
据路透社报道,中日两国将各自派出10名代表参与这次会议。目前专家会议的具体举行日期和地点尚未定案。
中、日两国外长是在参与东盟财长及外长会议期间进行双边会谈。原定紧接在星期一(12月11日)举行的东盟首脑峰会则因热带气旋迫近菲律宾,改在明年1月举行。
李肇星与麻生太郎在会上讨论了朝鲜核武计划,并同意"紧密合作",在六方会谈中促成正面结果,寻求使平壤放弃发展核武野心。
...
22:30 发表在 中日关系 | 查看全文 | 评论 (0)
亚洲周刊:中日军事对话大突围内幕
DWNEWS.COM-- 2006年12月8日22:41:18(京港台时间) --多维新闻
22:25 发表在 中日关系 | 查看全文 | 评论 (0)
◆日内阁府民调:21%的日本人认为日中关系良好
22:25 发表在 中日关系 | 查看全文 | 评论 (0)
2006年12月08日 21:35:25 来源:新华网
23:25 发表在 中日关系 | 查看全文 | 评论 (0)
时间:2006年11月19日07:29
12:45 发表在 中日关系 | 查看全文 | 评论 (0)
日报:中日关系正在步入正常化轨道
亚洲周刊毛峰/解放军总参谋长助理章沁生中将率团访日,推动高层及军舰互访的交流。中方向日方交底,和盘托出军费去向,坦承落后。但也放出硬话,要对方勿向台独势力发出任何错误信号,维护亚太地区和平。
时隔九年,中国国防部长将踏上东瀛国土,建交三十五年来中日军舰也将首度展开互访,日本最高阶军事将领联合总参谋长还将率团访华。
这一系列前所未有的军事高层互动,显示了中日军事对话开始突破「务虚不务实」的「疑虑怪圈」,双方均试图迈开步伐,推动多层次、多形式、多领域的军事交流正常化。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助理、中将章沁生于十一月二十八日至十二月一日率团访问日本并与日本防卫厅事务次官守屋武昌举行中日第七次防务安全磋商。章沁生这次访日正处于日本防卫厅升格、「拥核论」泛起和日台水面下军事接触增加的敏感时期,因此,被定位在目前中日最高层次的军事磋商之一举一动自然吸引了全球关注的目光。日本民调显示21%日本人认为日中关系良好
12.09 19:29
【共同社12月9日电】据日本内阁府9日发表的“外交舆论调查”显示,认为日中关系“良好”的日本人为21.7%,比最低的上次改善了2个百分点。回答日韩关系“良好”的人比上次减少了5.2%,跌到了1986年该调查开始以来最低的34.4%。反之,回答“不好”的人则上升到最高的57.1%。回答日美关系良好的人增加了1.8个百分点,达82.7%。
受“韩流”影响,认为日韩关系良好的曾一度较高,但最近几年呈下降趋势。对于安倍政府来说,与改善对中关系一样,改善对韩关系也是一个重大课题。
调查以日本全国3千名成年男女为对象,自10月5日至15日实施。而这期间安倍访问了中韩两国,以及朝鲜进行了核试验。调查回答率为56.8%。
星期五, 十二月 08, 2006
新华社年终报道:中日关系踏上新起点
新华网北京12月8日专电(记者李忠发、荣燕)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10月8日与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会谈时引用南宋诗人辛弃疾的两句词来形容发展中日友好合作关系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这成为诠释2006年中日关系发展轨迹的最好注脚。
安倍10月对中国进行“破冰之旅”,两国领导人就构筑基于共同战略利益的互惠关系达成共识。正如国务委员唐家璇日前所说:中日关系已打开持续5年的政治僵局,正站在新的起点。
高层接触疏通政治阻塞
...星期二, 十一月 21, 2006
“中日关系应比友好更进一步”
【来源:东方早报】
“15分钟的双边会晤,气氛很融洽,讨论也非常深入,我们对这次胡锦涛主席和安倍首相的会谈感到很满意。”谈起中日首脑会晤,日本内阁官房副长官铃木浩一口气给出了一连串赞美之词。
18日晚,跟随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出席此次APEC会议的铃木浩(Hi-roshiSuzuki)先生接受了上海东方早报记者专访,对当天上午中日领导人双边会晤的情况进行了详细介绍。
他向记者再三强调,这次会晤是建立在今年10月中日领导人首次双边会晤基础上的,双方对许多问题的态度非常相近。
“这次会晤的重要意义在于为中日关系的未来设立详细目标,规划远大蓝图。”铃木先生表示。
互利双赢 日本可以“做实事”
东方早报:今天的会晤中,中日领导人在哪些方面取得了共识?
...新华网:中日关系正在步入正常化轨道
2006年11月20日 10:40:00 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专稿:据日本《每日新闻》19日报道,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40多天时间内两度与安倍晋三首相举行会谈,由此,中国改善对日关系的步伐进入正轨。
中国领导集体围绕着安倍首相访华、亚太经合组织会议以及12月在菲律宾宿务举行的东亚峰会,实施了系统的对日战略。
在宿务,温家宝总理将与安倍首相举行会谈。连续3个月举行首脑会谈,目的在于逐步提升两国关系。这也体现在胡主席18日在日中首脑会谈一开始所做的表态中:他高度评价一个多月后两国领导人的再次会晤“体现了中日双方改善和发展两国关系的共同意愿”。
...